导言 | 第1-11页 |
一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范围的确定 | 第11-21页 |
(一)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范围的确定 | 第11-16页 |
(二)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范围的确定 | 第16-21页 |
二 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冲突及法律适用 | 第21-38页 |
(一) 诉讼时效的法律适用 | 第21-24页 |
(二) 关于证据的法律适用 | 第24-28页 |
(三) 关于诉讼费用的法律适用 | 第28-30页 |
(四) 关于上诉、抗诉的法律适用 | 第30-34页 |
(五) 关于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提起诉讼主体的法律适用 | 第34-38页 |
三、附带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 | 第38-47页 |
(一)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 | 第38-40页 |
(二) 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主体地位 | 第40-41页 |
(三) 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范围 | 第41-45页 |
(四) 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第45-47页 |
四、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47-61页 |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意义 | 第48-51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 | 第51-56页 |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 | 第56-58页 |
(四) 精神损害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适用 | 第58-61页 |
五、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 第61-66页 |
(一) 反诉在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的理由 | 第62-63页 |
(二) 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反诉的程序问题 | 第63-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