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27页 |
第一节 古代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 第10-11页 |
一、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 第10页 |
二、中医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近五年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一、毫针疗法 | 第11-13页 |
二、电针疗法 | 第13-14页 |
三、耳体针结合法 | 第14-15页 |
四、穴位埋线 | 第15-16页 |
五、艾灸疗法 | 第16页 |
六、火罐及推拿疗法 | 第16-17页 |
七、针刀疗法 | 第17页 |
八、激光穴位治疗 | 第17页 |
九、综合疗法 | 第17-19页 |
第三节 针灸减肥机理研究 | 第19-22页 |
一、针灸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针灸对神经中枢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三、针灸对内分泌的影响 | 第21-22页 |
四、针灸对脂肪细胞的影响 | 第22页 |
五、针灸对胃电图的影响 | 第22页 |
六、针灸对水盐代谢调节 | 第22页 |
第四节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 第22-27页 |
一、发病机理 | 第22-23页 |
二、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 第23-25页 |
三、现代医学治疗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7-47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一、材料 | 第27页 |
二、方法 | 第27-31页 |
三、统计学处理 | 第31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31-38页 |
一、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 第31页 |
二、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与Lee’s指数 | 第31-33页 |
三、各组大鼠的FBG、INS、ISI比较 | 第33-34页 |
四、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 | 第34-35页 |
五、各组大鼠瘦素(Leptin)、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比较 | 第35-36页 |
六、各组大鼠瘦素(Leptin)、游离脂肪酸(FFA)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8-47页 |
一、ISI、肥胖与IR | 第38页 |
二、FFA、肥胖与IR | 第38-39页 |
三、Leptin、肥胖与IR | 第39-40页 |
四、血脂、肥胖与IR | 第40-41页 |
五、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六、穴位的选择 | 第42页 |
七、针灸减肥的分期 | 第42-43页 |
八、电针对IR的改善 | 第43-45页 |
九、针刺穴位治疗肥胖病的优势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一 结论 | 第47页 |
二 问题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