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聚甲基丙烯酸—泊洛沙姆水凝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4页
前言第14-24页
第一章 泊洛沙姆甲基丙烯酰衍生物及其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水凝胶的制备第24-38页
 1 试剂与仪器第24页
 2 实验部分第24-27页
  2.1 泊洛沙姆183的精制及其性质第24-25页
  2.2 甲基丙烯酰氯的合成第25页
  2.3 泊洛沙姆甲基丙烯酰衍生物大单体的制备第25-26页
  2.4 泊洛沙姆甲基丙烯酰衍生物大单体的表征第26页
  2.5 交联泊洛沙姆和P(MAA-co-poloxamer)共聚物水凝胶的制备第26页
  2.6 聚合物的表征第26页
  2.7 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第26-2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7-36页
  3.1 大单体的制备第27页
  3.2 大单体的表征第27-30页
  3.3 大单体端基转化率的确定第30-31页
  3.4 交联泊洛沙姆和P(MAA-co-poloxamer)共聚物水凝胶的制备第31-32页
  3.5 聚合物的表征第32-36页
  3.6 凝胶的“微脱水”现象第36页
 4 小结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二章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急性毒性第38-44页
 1 材料和动物第38页
 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2.1 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和原理第38-39页
  2.2 实验条件的选择第39页
  2.3 预实验第39页
  2.4 最大耐受量实验第39-40页
 3 结果第40-41页
  3.1 预实验结果第40页
  3.2 毒性反应第40页
  3.3 最大耐受量第40-41页
 4 讨论和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第三章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和药物透过性质第44-74页
 1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平衡溶胀性质第44-56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44页
  1.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1.2.1 不同pH时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第44-45页
   1.2.2 不同温度时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第45页
  1.3 结果和讨论第45-56页
   1.3.1 聚电解质水凝胶的平衡溶胀机理第45-46页
   1.3.2 交联泊洛沙姆水凝胶的平衡溶胀性质第46页
   1.3.3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pH敏感溶胀性质第46-48页
   1.3.4 单体组成对凝胶平衡溶胀的影响第48-50页
   1.3.5 单体浓度和交联密度对凝胶平衡溶胀的影响第50-51页
   1.3.6 反应介质对凝胶平衡溶胀的影响第51页
   1.3.7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温度响应溶胀性质第51-56页
 2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药物透过性质第56-68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56页
  2.2 实验部分第56-59页
   2.2.1 透过系数的测定第56-57页
   2.2.2 扩散系数的测定第57-58页
   2.2.3 分配系数的测定第58页
   2.2.4 模型药物的选择第58页
   2.2.5 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第58-59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59-68页
   2.3.1 透过系数的数据处理第59页
   2.3.2 药物在P(MAA-co-poloxamer)水凝胶中的扩散性质第59-68页
 3 pH周期变化时水凝胶中药物的透过性质第68-71页
  3.1 实验部分第68页
   3.1.1 pH周期变化时水凝胶的溶胀第68页
   3.1.2 pH周期变化时水凝胶中VB_(12)的透过第68页
  3.2 结果和讨论第68-71页
   3.2.1 pH周期变化时水凝胶的溶胀性质第68-69页
   3.2.2 pH周期变化时水凝胶中VB_(12)的透过性质第69-71页
 4 小结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四章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和药物释放第74-112页
 1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第74-88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74页
  1.2 实验部分第74-76页
   1.2.1 凝胶的制备第75页
   1.2.2 凝胶的溶胀动力学第75页
   1.2.3 溶胀曲线的相似性判断第75页
   1.2.4 溶胀指数分析第75-76页
  1.3 实验结果第76-83页
   1.3.1 搅拌对溶胀的影响第76页
   1.3.2 单体组成对溶胀的影响第76-77页
   1.3.3 聚合反应条件对溶胀的影响第77-79页
   1.3.4 凝胶形状对溶胀的影响第79-80页
   1.3.5 介质的pH对溶胀的影响第80-81页
   1.3.6 介质的离子强度对溶胀的影响第81-82页
   1.3.7 预溶胀和载药对溶胀的影响第82-83页
  1.4 讨论第83-88页
   1.4.1 溶胀曲线的形状第83-84页
   1.4.2 溶胀动力学分析第84-85页
   1.4.3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溶胀机理第85-88页
 2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药物释放性质第88-109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88页
  2.2 实验部分第88-91页
   2.2.1 载药第88-89页
   2.2.2 药物溶解度的测定第89页
   2.2.3 标准曲线的测定第89页
   2.2.4 药物的累积释放第89-90页
   2.2.5 药物累积释放曲线的分析第90-91页
  2.3 水凝胶中药物释放机理及其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第91-94页
   2.3.1 药物释放机理第91-94页
   2.3.2 药物释放动力学分析第94页
  2.4 结果第94-102页
   2.4.1 缓冲液中载药对凝胶中药物释放的影响第94-97页
   2.4.2 凝胶和药物性质对释药的影响第97-102页
  2.5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的释药释药特征分析第102-109页
 3 小结第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五章 双水相中制备交联泊洛沙姆水凝胶微球及微球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第112-122页
 1 原料和仪器第112-113页
 2 实验部分第113-114页
  2.1 双水相系统组成的确定第113页
  2.2 微球的制备第113页
  2.3 粘度测定第113页
  2.4 微球的形貌第113页
  2.5 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第113-114页
  2.6 微球的溶胀第114页
  2.7 药物的体外释放第114页
 3 结果和讨论第114-120页
  3.1 双水相系统的组成第114-116页
  3.2 微球的制备第116-117页
  3.3 微球的粒径及其影响因素第117-119页
  3.4 微球的溶胀性质第119页
  3.5 药物的体外释放第119-120页
 4 结论第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2页
第六章 P(MAA-co-poloxamer)水凝胶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第122-132页
 1 仪器与试剂第122-123页
 2 实验部分第123-125页
  2.1 载药第123页
  2.2 载药量的测定第123页
  2.3 胰岛素的体外释放第123页
  2.4 胰岛素测定方法第123-124页
  2.5 降血糖实验第124页
  2.6 血糖值测定第124-125页
 3 结果和讨论第125-128页
  3.1 载药第125-126页
  3.2 胰岛素体外释放性质第126页
  3.3 胰岛素凝胶颗粒的降血糖作用第126-128页
  3.4 胰岛素凝胶颗粒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第128页
 4 结论第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2页
全文结论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牌照,道路交通标志的自动分割和识别
下一篇:宁调元生平及思想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