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烃论文--不饱和脂烃论文

乙烯装置制冷量平衡研究

前言第1-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5页
第二章 流程分析第15-30页
 §2.1 实际运行情况下流程分析第15-20页
 §2.2 降低能量消耗的改造分析第20-21页
 §2.3 前冷系统的流程改进第21-26页
 §2.4 出前冷冷箱的物料所含冷量的回收利用第26-27页
 §2.5 利用ARS技术对其它两股进料进行改造第27-28页
 §2.6 布朗路特(Brown&Root)公司溶剂回收技术改造乙烯装置第28-30页
第三章 化工流程模拟系统的选用第30-38页
 §3.1 模拟系统的对比与选用第30-33页
 §3.2 热力学模型的选取第33-35页
 §3.3 SRK模型检验第35-38页
第四章 流程模拟模型的建立及其模拟结果与设计数值的比较第38-64页
 §4.1 前冷、脱甲烷及脱乙烷塔系统模型的开发第38-57页
  §4.1.1 要模拟的工艺流程范围的确定第38-39页
  §4.1.2 工艺流程图向模拟流程图的转化第39-43页
  §4.1.3 单元模块模型的确定第43页
  §4.1.4 单元模型输入变量及个数的确定第43-51页
   §4.1.4.1 部分冷凝和汽化的变量分析第43-45页
   §4.1.4.2 精馏过程的变量分析第45-51页
  §4.1.5 模块控制的处理及模拟流程控制的处理第51-55页
   §4.1.5.1 模块内控制的处理第51-53页
   §4.1.5.2 模拟流程中控制问题的处理第53-55页
  §4.1.6 流程模拟模型循环流的处理第55-57页
 §4.2 丙烯制冷系统与乙烯制冷系统模型的开发第57-62页
  §4.2.1 要模拟的工艺流程范围的确定第57页
  §4.2.2 工艺流程图向模拟流程图的转化第57-58页
  §4.2.3 单元模块模型的确定第58页
  §4.2.4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8页
  §4.2.5 压缩模块的处理第58页
  §4.2.6 循环流的处理第58-61页
  §4.2.7 确定冷剂的循环量第61-62页
 §4.3 模拟结果与S&W设计结果比较第62-64页
第五章 改进后流程及模拟结果比较第64-76页
 §5.1 前冷流程改进方案第64-66页
 §5.2 前冷流程改进计算分析第66-74页
  §5.2.1 单个模块计算结果比较分析第66-72页
  §5.2.2 前冷完整流程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第72-74页
 §5.3 流程改进后制冷系统计算结果比较分析第74-76页
结论第76-77页
符号说明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图1 EV401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1、工况1)第80-81页
附图2 EV401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2、工况1)第81-82页
附图3 EV401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3)第82-83页
附图4 EV401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1、工况2)第83-84页
附图5 EV401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2、工况2)第84-85页
附图6 ET405汽液相流量分布(设计)第85-86页
附图7 ET405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1、工况1)第86-87页
附图8 ET405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2、工况1)第87-88页
附图9 ET405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3)第88-89页
附图10 ET421汽液相流量分布(设计与方案1、工况1相同)第89-90页
附图11 ET421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2、工况1)第90-91页
附图12 ET421汽液相流量分布(方案3)第91-92页
附图13 EV401关键组分分布(方案2、工况1)第92-93页
附图14 ET405关键组分分布(设计)第93-94页
附图15 ET405关键组分分布(方案2、工况1)第94-95页
附图16 ET421关键组分分布(设计)第95-96页
附图17 ET421关键组分分布(方案2、工况1)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其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下一篇:郑州市郊区不同灌区土壤—作物系统有害元素富集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