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与样区及监测点概况 | 第8-14页 |
1. 庐山自然地理概况 | 第8-12页 |
2. 样区及监测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土壤硫形态及其变异 | 第14-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5-23页 |
2.1 土壤硫形态 | 第15-20页 |
2.2 土壤硫组分的~(34)S丰度 | 第20-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生态系统植物硫及其对土壤硫的影响 | 第23-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1 植物物料分解及其对土壤硫形态的影响 | 第24-27页 |
2.2 土壤有机硫形态初步研究 | 第27-28页 |
2.3 植物根系对土壤中硫形态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生态系统水相硫的分布 | 第30-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1 大气湿沉降 | 第30-33页 |
2.2 生态系统中水相硫及其分布 | 第33-37页 |
2.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中硫的化学动态 | 第38-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8-67页 |
2.1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相硫的季节分配与硫在生态系统内的转化 | 第38-47页 |
2.2 土壤硫酸根的季节动态 | 第47-52页 |
2.3 降雨事件中水相硫的动态 | 第52-65页 |
2.4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综合讨论—硫的生态化学及其环境意义 | 第67-72页 |
一、 庐山酸沉降的发展 | 第67-68页 |
二、 生态系统中硫的化学 | 第68-69页 |
三、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响应 | 第69-72页 |
第七章 文献综述 | 第72-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英文摘要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