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论文--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论文--分配方式论文--全民所有制经济论文

公有制经济再生产分析的五个支点--主体·积累·实现·市场·货币

导言:回归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逻辑,探索更深层次的改革理论。第1-18页
一、主体分析。公有制经济再生产的主体,是企业联合劳动组织,它所体现的占有关系形式不同于一切私有制经济的微观主体,同时其外部行为又在客观上要求一切按商品生产的法则行事。第18-36页
 一、逻辑分析的起点:自由联合劳动第18-30页
  1、劳动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第18-21页
  2、雇佣劳动从正题走向反题第21-27页
  3、自由联合劳动的可能性第27-30页
 二、企业联合劳动组织第30-36页
  1、旧的分工、谋生劳动和劳动差别第31-32页
  2、代表“集体力”的新的劳动组织第32-34页
  3、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第34-36页
二、积累分析。积累运动使公有制经济占有关系的初始形态和过程形态出现了差别,国家和企业都成为事实上的占有主体,这就为多元的资产管理形式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第36-57页
 一、积累分析的一个前提:C+V+M第36-41页
  1、新的占有关系:C+(V+M)第37-38页
  2、新的要素分配关系:C+V第38-40页
  3、新的利益分配关系:V+M第40-41页
 二、国有制和企业资金的预付第41-44页
  1、历史的前提:革命与剥夺第42页
  2、国家的资金预付第42-44页
 三、企业的自我预付和双重占有主体第44-47页
 四、多元资产和法人组织的可能性第47-52页
 五、积累导致出现占有关系的不平等第52-57页
三、实现分析。社会资金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以公有制经济存在货币形态的交换关系为前提的,在这里,集中分配的实现方式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第57-82页
 一、交换活动与实现第57-68页
  1、交换活动的类型第58-60页
  2、现实形态:货币形态的交换活动第60-64页
  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第64-68页
 二、实现条件及其类别层次第68-74页
  1、平衡对称的比例关系第68-71页
  2、总产品实现的不同类别层次第71-74页
 三、集中分配的实现方式第74-82页
四、市声分析。做为对集中分配方式的反思和改革,市场调节方式成为一种比较选择,但市场并非万能,也从不存在充分完善的市场,于是,计划市场的可能性被提出来了。第82-107页
 一、从不存在充分均衡充分完善的市场形态第83-87页
 二、市场非均衡和不完善的理由第87-93页
  1、数量配额的事后均衡第87-89页
  2、市场关系自身发生的异化第89-93页
   (1) 抑制和弱化竞争的力量:垄断第89-91页
   (2) 灰色市场的导因:信息自闭第91-93页
 三、计划市场调节的可能性第93-107页
  1、公有制经济并不排斥市场关系第94-98页
  2、重新理解计划和计划的功能第98-101页
  3、计划市场的运营特点第101-107页
   (1) 市场调节企业和计划渗透企业并重第101-102页
   (2) 完善市场机制和纠正市场偏差并重第102-103页
   (3) 总量计划和结构计划交错运用第103-104页
   (4) 适度规模和适度垄断第104-107页
五、货币分析。货币流通和货币交易是再生产活动的媒介,其规模需同生产本身保持适度比例,然而货币供求之间的矛盾运动,使问题变得异常复杂。第107-132页
 一、出发点:M=QP/V第108-113页
  1、马克思的货币公式第108-110页
  2、货币主义学者的公式第110-111页
  3、两个公式的异同第111-113页
 二、货币的发展和职能替代第113-116页
 三、对货币的需求第116-122页
  1、生产性的货币需求第116-118页
  2、消费性的货币需求第118-120页
  3、购买非货币资产的货币需求第120-122页
 四、货币的供给第122-124页
  1、中央银行印制和发行货币第122-123页
  2、商业银行贷款“创造”货币第123页
  3.国家参与资金市场活动第123-124页
 五、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第124-132页
  1、货币需求和供给的背离第124-125页
  2、关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第125-127页
  3、关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第127-129页
  4、关于“结构型”通货膨胀第129-132页
主要参考书目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理论在曲折中发展
下一篇: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