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近代北京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1900-1949)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8页
   ·研究背景第8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概念及研究问题界定第9-11页
     ·概念及本文研究范畴界定第9-10页
     ·城市空间形态第10-11页
   ·课题研究文献综述第11-15页
     ·近代北京城市的史料基础第11页
     ·对近代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第11-15页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第15-18页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研究框架第16-18页
2 近代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基础条件第18-26页
   ·城市空间发育的地理环境基础第18-19页
   ·北京的城市沿革第19-21页
   ·北京城市空间的格局第21-23页
   ·近代时期北京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条件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近代北京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及其阶段特征第26-42页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阶段划分第26-27页
   ·清末城市内部空间的萌动和发展(1900-1910)第27-32页
   ·民国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型发展(1911-1927)第32-38页
   ·城市空间形态的缓慢发展时期(1928-1949)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近代北京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第42-54页
   ·政治因素分析第42-43页
   ·制度因素分析第43-44页
     ·香厂新市区开发计划第43页
     ·城市规划理论的引入和发展第43-44页
   ·早期城市规划实践第44-49页
     ·"市政建设初期"三年计划的实践第44-45页
     ·北京都市计划的实践第45-47页
     ·国民政府的若干规划设想第47-49页
   ·铁路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影响第49-51页
     ·铁路的出现和发展第49-50页
     ·铁路的修建对城市的影响第50-51页
   ·城市经济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推动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4页
5 近代北京城市空间演变的模式研究第54-64页
   ·古代传统城市空间格局的延续发展第54-57页
   ·新区发展的趋势第57-60页
   ·自组织发展演变第60-62页
   ·近代多样化的城市拼贴第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6 结论与讨论第64-67页
   ·基本结论第64页
   ·主要创新与特色第64-65页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图表目录第72-74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顶板辐射—自然通风空调在住宅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节能性研究
下一篇:分层水库垂向二维水温模型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