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供热论文

圆孔翅片管式制冷换热器的节能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1 绪论第11-13页
2 强化传热理论概述第13-22页
   ·强化传热技术产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强化传热技术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3页
     ·强化传热的社会需求第13页
     ·强化传热技术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强化传热的途径和分类第15-17页
     ·强化传热的基本途径第15-16页
     ·强化传热技术的分类第16-17页
   ·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第17-21页
     ·改变流体的流动状况第17-19页
     ·改变流体的物性第19-20页
     ·改变换热面的表面状况第20-21页
   ·强化传热技术发展趋势第21-22页
3 翅片管中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及研究动态第22-34页
   ·强化传热技术在翅片管式换热器中的应用第22-25页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研究意义第22-23页
     ·翅式换热器中翅片类型第23-25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25-33页
     ·干工况下研究工作进展第25-28页
     ·湿工况下的研究进展第28-29页
     ·结霜工况下的研究进展第29-33页
   ·存在的问题与本课题的研究重点第33-34页
4 矩形平翅片空气侧的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第34-47页
   ·数学模型第34-36页
     ·计算区域第34-35页
     ·控制方程第35页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5-36页
   ·计算过程第36-39页
     ·前处理方法第37-38页
     ·FLUENT 计算过程第38-39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39-45页
     ·速度为1m/s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第40-42页
     ·速度为4m/s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第42-45页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对称圆孔翅片侧的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第47-56页
   ·计算区域与过程第47-48页
     ·计算区域第47-48页
     ·边界条件第48页
     ·网格的划分第48页
     ·计算模型与算法第48页
   ·计算结果的分析第48-54页
     ·速度u=1m/s 时计算结果分析第48-51页
     ·速度u=4m/s 时计算结果分析第51-54页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6 三对称圆孔翅片侧的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第56-66页
   ·计算区域与过程第56-57页
     ·计算区域第56-57页
     ·边界条件第57页
   ·计算结果的分析第57-64页
     ·速度u=1m/s 时计算结果分析第57-60页
     ·速度u=4m/s 时计算结果分析第60-64页
   ·不同翅片模拟结果的比较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7 实验台搭建与样机设计第66-76页
   ·实验台搭建第66-72页
     ·实验台系统第66-69页
     ·实验方法第69页
     ·测量仪器的选择第69-72页
   ·试件设计第72-75页
     ·试件设计原理第72页
     ·翅片类型第72-74页
     ·对比性试验样件第74页
     ·变间距试验样件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8 结霜工况下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节能性能研究第76-92页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76-78页
     ·实际制冷量第76-77页
     ·当量对流换热系数第77页
     ·蒸发器的阻力第77-78页
     ·制冷系统的COP 值第78页
   ·不同片型的对比性实验第78-87页
     ·蒸发器换热量比较第78-80页
     ·换热器平均当量对流换热系数第80-83页
     ·蒸发器阻力随时间的变化第83-84页
     ·COP 值比较第84-85页
     ·翅片表面霜层的变化第85-87页
   ·变间距实验第87-91页
     ·平均当量换热系数第87-89页
     ·蒸发器阻力第89-90页
     ·制冷量比较第90页
     ·节省材料比较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9 强化传热技术效应评价第92-97页
   ·强化传热技术效应评价准则第92-94页
     ·第一种工作效应对比评价第92-93页
     ·第二种工作效应对比评价第93页
     ·第三种工作效应对比评价第93-94页
   ·高效翅片换热器的效应评价第94-96页
     ·换热量的评价第94-96页
     ·阻力的评价第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10 结论与展望第97-100页
   ·结论第97-98页
     ·数值模拟第97-98页
     ·结霜工况下的对比性实验第98页
     ·变间距实验第98页
   ·展望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附录第105-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流域湖水水源热泵系统能效分析研究
下一篇:空调工程运行能效检测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