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有机农药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药物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概述第12-37页
   ·引言第12页
   ·蛋白质结构的基本信息第12-15页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第12-14页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第13页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第13页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第13页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第13-14页
     ·维持蛋白质结构的主要作用力第14页
       ·氢键第14页
       ·疏水作用力第14页
       ·盐键第14页
       ·范德华力第14页
     ·牛血清白蛋白第14-15页
   ·药物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5-23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16页
     ·荧光光谱法第16-20页
       ·荧光猝灭法第17-18页
       ·荧光增强法第18-19页
       ·荧光探针第19页
       ·荧光偏振第19-20页
       ·其他荧光方法第20页
     ·红外光谱法第20页
     ·圆二色光谱第20-21页
     ·电化学技术第21-22页
     ·其他方法第22-23页
   ·药物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信息第23-28页
     ·猝灭类型第23页
     ·相互作用模型第23-25页
       ·位点结合模型第23-24页
       ·专一性和非专一性模型第24页
       ·相分配模型第24-25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确定第25-26页
     ·结合距离第26页
     ·结合力的确定第26-27页
     ·构效关系研究第27-28页
     ·分子结构的变化第28页
   ·药物(含农药)小分子与蛋白质研究现状及展望第28-29页
   ·课题来源和选题意义第29-30页
     ·课题来源第29页
     ·选题意义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7页
第二章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第37-48页
   ·引言第37-38页
   ·实验部分第38-39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8页
     ·实验方法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6页
     ·荧光猝灭光谱第39页
     ·荧光猝灭机理第39-40页
     ·吸收光谱第40-41页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第41-42页
     ·结合距离第42-44页
     ·相互作用力类型第44-45页
     ·同步荧光扫描图第45-46页
   ·结论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三章 金属离子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第48-63页
   ·引言第48-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对荧光猝灭光谱的影响第49-50页
     ·对荧光猝灭机理的影响第50-51页
     ·对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第51-53页
     ·对结合距离的影响第53-55页
     ·对相互作用力类型的影响第55-57页
     ·对BSA分子结构的影响第57-59页
     ·金属离子可能的参与方式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第四章 外加剂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第63-74页
   ·引言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2页
     ·对荧光猝灭光谱的影响第64-65页
     ·对猝灭机理的影响第65-66页
     ·对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第66-67页
     ·对结合距离的影响第67-68页
     ·对相互作用力类型的影响第68-69页
     ·对BSA分子结构的影响第69-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第五章 取代脲类农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反应研究第74-82页
   ·引言第74-75页
   ·实验部分第75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75页
     ·实验方法第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80页
     ·荧光猝灭光谱第75-76页
     ·荧光猝灭机理第76-77页
     ·吸收光谱第77页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第77-78页
     ·相互作用力类型第78-79页
     ·同步荧光光谱第79-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第六章 离子对取代脲类农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影响第82-96页
   ·引言第82页
   ·结果与讨论第82-93页
     ·对荧光猝灭光谱的影响第82-83页
     ·对猝灭机理的影响第83-85页
     ·对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第85-87页
     ·对作用力类型的影响第87-90页
     ·对BSA分子结构的影响第90-92页
     ·离子的可能参与方式第92-93页
   ·结论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的遥感监测及其环境分析
下一篇:化学计量学—光谱法研究某些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