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舞台传播相关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牡丹亭》不适合舞台搬演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牡丹亭》传奇侥幸传于戏曲舞台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牡丹亭》传奇不合舞台搬演法度 | 第13-22页 |
一、不合曲律 | 第14-16页 |
二、不协声腔 | 第16-17页 |
三、关目欠妥 | 第17-20页 |
四、文词过雅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牡丹亭》的舞台传播状况 | 第22-43页 |
第一节 晚明的戏曲风习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明清时期《牡丹亭》的演出概况 | 第24-33页 |
一、家班演出 | 第26-30页 |
二、折子戏演出 | 第30-33页 |
第三节 近代以来《牡丹亭》的演出状况 | 第33-43页 |
第三章 《牡丹亭》的舞台传播原因 | 第43-56页 |
第一节 汤显祖的戏剧观 | 第43-48页 |
一、意趣重于曲律 | 第43-45页 |
二、诗意的情至世界 | 第45-48页 |
第二节 《牡丹亭》的案头传播 | 第48-51页 |
第三节 《纳书盈曲谱》的制定 | 第51-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录一:经典现代化——谈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 | 第65-79页 |
附录二:早期《牡丹亭》的传播状况 | 第79-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