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数量性状和QTL | 第9-18页 |
·分子标记的种类与特点 | 第9-12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 | 第9-10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缩写RAPD) | 第10-11页 |
·扩增片断多态性(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 第11页 |
·简单序列重复(SSR) | 第11-12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 第12页 |
·遗传图谱 | 第12页 |
·作图群体 | 第12-14页 |
·暂时性群体 | 第13页 |
·F2 及其衍生系 | 第13页 |
·BC 群体 | 第13页 |
·永久分离群体 | 第13-14页 |
·RIL 群体 | 第13页 |
·DH 群体 | 第13-14页 |
·NIL 群体 | 第14页 |
·“永久F2”群体 | 第14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4-15页 |
·QTL 的定位方法 | 第15-16页 |
·单一标记分析法(SMM) | 第15页 |
·区间作图法(IM) | 第15-16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CIM) | 第16页 |
·多重区间作图法(MIM) | 第16页 |
·混合线性模型(MLM) | 第16页 |
·动态QTL 定位 | 第16-17页 |
·QTL 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玉米品质性状研究意义与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玉米品质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玉米品质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玉米品质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 | 第19页 |
·近红外光谱(NIRS)在玉米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玉米籽粒灌浆速度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2 引言 | 第20-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田间表型鉴定 | 第21页 |
·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 第21-26页 |
·DNA 的提取 | 第21-23页 |
·SSR 引物及反应体系 | 第23页 |
·SSR 引物 | 第23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23页 |
·PCR 反应程序 | 第23-24页 |
·扩增产物检测 | 第24-25页 |
·扩增DNA 变性 | 第24页 |
·电泳准备 | 第24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 | 第24-25页 |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NaOH 染色方法 | 第25页 |
·QTL 定位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51页 |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分析 | 第26-35页 |
·不同时期玉米籽粒百分含量的表型变化 | 第26-30页 |
·淀粉百分含量表现 | 第26-27页 |
·蛋白百分含量表现 | 第27-28页 |
·油分百分含量表现 | 第28-29页 |
·赖氨酸百分含量表现 | 第29-30页 |
·籽粒品质成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0-32页 |
·相同时期内各品质成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0-32页 |
·浚县试点各品质成分之间相关分析 | 第30页 |
·郑州试点各品质成分之间相关分析 | 第30-31页 |
·许昌试点各品质成分之间相关分析 | 第31-32页 |
·玉米籽粒品质成分百分含量的方差分析 | 第32-35页 |
·玉米籽粒品质成分百分含量不同时期间方差分析 | 第32-33页 |
·玉米籽粒品质成分百分含量不同地点间方差分析 | 第33-35页 |
·玉米籽粒灌浆速度分析 | 第35-37页 |
·玉米籽粒灌浆速度田间表现 | 第35-36页 |
·玉米灌浆速度的联合方差分析 | 第36-37页 |
·三地点间玉米灌浆速度的联合方差分析 | 第36-37页 |
·三点不同灌浆时期玉米灌浆速度的联合方差分析 | 第37页 |
·QTL 定位分析 | 第37-49页 |
·玉米籽粒品质QTL 分析 | 第37-42页 |
·玉米籽粒淀粉QTL 分析 | 第37-38页 |
·玉米籽粒蛋白 QTL 分析 | 第38-40页 |
·玉米籽粒油分 QTL 分析 | 第40页 |
·玉米籽粒赖氨酸 QTL 分析 | 第40-42页 |
·玉米籽粒品质的条件QTL 分析 | 第42-47页 |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条件QTL 分析 | 第42页 |
·玉米籽粒蛋白百分含量的条件QTL 分析 | 第42-43页 |
·玉米籽粒油分百分含量的条件QTL 分析 | 第43页 |
·玉米籽粒赖氨酸百分含量的条件QTL 分析 | 第43-47页 |
·玉米籽粒灌浆速度的QTL 分析 | 第47-49页 |
·非条件下玉米籽粒灌浆速度的QTL 分析 | 第47-49页 |
·条件下玉米籽粒灌浆速度的QTL 分析 | 第49页 |
·玉米灌浆速度与籽粒品质性状QTL 比较 | 第49-51页 |
5. 结语与讨论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本研究检测到相同QTL 少的原因 | 第52页 |
·条件与非条件QTL 的比较 | 第52-53页 |
·进一步研究计划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ABSTRACT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