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光合作用简介 | 第12-13页 |
§1.3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 | 第13-19页 |
§1.3.1 光电化学池 | 第13-14页 |
§1.3.2 光辅助络合催化 | 第14-15页 |
§1.3.3 半导体光催化法 | 第15-19页 |
§1.4 石墨烯的概况 | 第19-22页 |
§1.4.1 石墨烯的发现及其结构 | 第19-21页 |
§1.4.2 石墨烯的性质 | 第21-22页 |
§1.5 石墨烯的制备 | 第22-26页 |
§1.5.1 机械剥离法 | 第23页 |
§1.5.2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3页 |
§1.5.3 溶剂热法 | 第23页 |
§1.5.4 溶剂剥离法 | 第23-24页 |
§1.5.5 氧化-还原法 | 第24-26页 |
§1.6 石墨烯的功能化 | 第26-28页 |
§1.6.1 共价键合功能化 | 第26-27页 |
§1.6.2 非共价键合功能化 | 第27-28页 |
§1.7 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物 | 第28-29页 |
§1.8 石墨烯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1.8.1 光降解 | 第29-30页 |
§1.8.2 光催化制氢 | 第30-31页 |
§1.9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1页 |
第二章 三苯胺甲醇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氢的研究 | 第41-56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42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2.2.3 计算方法 | 第43页 |
§2.2.4 样品制备 | 第43页 |
§2.2.5 氢气峰面积与摩尔量的换算 | 第43-44页 |
§2.2.6 光催化反应 | 第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2.3.1 GO 的还原 | 第44-46页 |
§2.3.2 TPACH_2OH 和 RGO 的相互作用 | 第46-47页 |
§2.3.3 TPACH_2OH-RGO 的光电性质 | 第47-50页 |
§2.3.4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 | 第50-52页 |
§2.4 结论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第三章 三联吡啶钌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氢的研究 | 第56-71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57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57页 |
§3.2.3 样品制备 | 第57-58页 |
§3.2.4 光催化反应 | 第5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3.3.1 GO 的还原和 RGO/Pt 的表征 | 第58-60页 |
§3.3.2 Ru(bpy)_3-GO 和 Ru(bpy)_3-RGO 的光电性质 | 第60-62页 |
§3.3.3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 | 第62-66页 |
§3.4 结论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第四章 三(4,4ˊ-二羧酸-2,2ˊ-吡啶)二氯化钌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氢的研究 | 第71-89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4.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72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72页 |
§4.2.3 样品制备 | 第72-73页 |
§4.2.4 光催化反应 | 第73-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3页 |
§4.3.1 GO 的还原 | 第74页 |
§4.3.2 RGO 和 Ru(dcbpy)_3的相互作用 | 第74-76页 |
§4.3.3 RGO 在 Ru(dcbpy)_3-RGO/Pt 光催化活性提高中的作用 | 第76-78页 |
§4.3.4 Ru(dcbpy)_3/Pt 和 Ru(dcbpy)_3-RGO/Pt 的表征 | 第78-79页 |
§4.3.5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 | 第79-82页 |
§4.3.6 Ru(dcbpy)_3-RGO/Pt 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示意图 | 第82-83页 |
§4.4 总结 | 第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总结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