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泡沫问题初探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中国股市泡沫研究文献综述 | 第7-8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8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8-9页 |
第五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股市泡沫理论与历史事件考察 | 第10-22页 |
第一节 股市泡沫定义、分类与特征 | 第10-14页 |
一、股市泡沫的定义 | 第10-11页 |
二、股市泡沫的分类 | 第11-12页 |
三、股市泡沫的特征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股市泡沫形成、破裂及其机制 | 第14-16页 |
一、泡沫的形成归结于以下五个因素 | 第14-15页 |
二、泡沫的破裂及其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第三节 一些国家、地区股市泡沫事件的历史考察 | 第16-22页 |
一、1988-2000年美国大牛市泡沫考察 | 第16-18页 |
二、日本股市泡沫考察 | 第18-20页 |
三、中国台湾地区股市泡沫考察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中国股市火爆及原因分析 | 第22-37页 |
第一节 中国股市的产生与发展 | 第22-24页 |
一、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二、中国股市行情的回顾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近两年中国股市火爆状况 | 第24-26页 |
第三节 中国股市火爆原因分析 | 第26-37页 |
一、宏观经济发展良好 | 第26-30页 |
二、股权分置拉动 | 第30-31页 |
三、会计规则调节 | 第31-34页 |
四、流动性充裕 | 第34-37页 |
第四章 中国股市泡沫的测度与生成机理分析 | 第37-46页 |
第一节 中国股市泡沫测度方法 | 第37-42页 |
一、市盈率法 | 第37页 |
二、股票市值/名义GDP增长率 | 第37-39页 |
三、投资者增长率 | 第39页 |
四、信贷增长率 | 第39-40页 |
五、换手率 | 第40-41页 |
六、托宾 Q值 | 第41页 |
七、红利率法 | 第41页 |
八、测度结论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中国股市泡沫生成机理与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一、我国股市泡沫生成机理 | 第42-43页 |
二、我国股市泡沫实证分析 | 第43-46页 |
第五章 股市泡沫破裂及其原因与影响 | 第46-52页 |
第一节 股市泡沫破灭 | 第46页 |
第二节 股市泡沫破灭的直接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一、印花税上调 | 第46-47页 |
二、股票型基金长时间停发 | 第47页 |
三、大小非解禁和巨额融资 | 第47页 |
四、QFII的额度增加200亿美元 | 第47-48页 |
五、次级债导致 QDII巨亏 | 第48页 |
六、紧缩的宏观政策 | 第48-49页 |
第三节 股市泡沫破灭影响浅析 | 第49-52页 |
一、股市暴跌危及企业、个人、机构 | 第49-50页 |
二、银行受损 | 第50页 |
三、股市若崩溃可能触发金融危机 | 第50-52页 |
第六章 控制我国股市泡沫的一些对策 | 第52-54页 |
一、行政手段调节 | 第52-53页 |
二、严控流动性,阻止热钱涌入 | 第53页 |
三、加强金融工具创新 | 第53页 |
四、其它措施 | 第53-5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