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加害给付的概念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加害给付概念对类型化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一、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 第11页 |
二、概念对类型化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积极侵害债权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一、积极侵害债权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积极侵害债权的定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加害给付概念 | 第13-17页 |
一、加害给付概念的不同观点 | 第13-14页 |
二、不同观点的评价 | 第14-17页 |
三、本文的观点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加害给付的构成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加害给付构成对类型化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一、加害给付构成要件的概念 | 第18页 |
二、构成要件对类型化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我国加害给付的立法现状 | 第19-20页 |
一、加害给付在现行法中的规定 | 第19页 |
二、本文的观点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加害给付的具体构成 | 第20-27页 |
一、债务人已有履约行为 | 第21-22页 |
二、债务人的给付行为不符合债的本质 | 第22-25页 |
三、造成了债务人履行利益以外其他利益的损害 | 第25-26页 |
四、债务人存在过错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德国与台湾地区加害给付类型化研究现状 | 第28-39页 |
第一节 积极侵害债权理论的类型化研究 | 第28-31页 |
一、德国学者Ennrccerus-Lchmann对积极侵害债权类型化分析 | 第28-29页 |
二、德国学者Fikeeatscher对积极侵害债权类型化的分析 | 第29页 |
三、德国关于积极侵害债权类型化研究之通说 | 第29-30页 |
四、对积极侵害债权类型化的评价 | 第30页 |
五、本文观点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台湾地区不完全给付的类型化研究 | 第31-38页 |
一、史尚宽先生关于不完全给付类型化的观点 | 第31-34页 |
二、梅仲协先生的观点 | 第34-35页 |
三、郑玉波先生的观点 | 第35-37页 |
四、台湾地区不完全给付类型化综述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加害给付类型化最新研究 | 第39-46页 |
第一节 加害给付类型化新观点 | 第39-42页 |
一、李永军教授的观点 | 第39-40页 |
二、刘海奕的观点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本文对给付类型化新的尝试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