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9-12页 |
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增值税制度理论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增值税及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1.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以及特点 | 第13-14页 |
2. 增值税征税范围 | 第14页 |
3. 增值税纳税人分类征管 | 第14页 |
4. 增值税与其他流转税的主要区别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介绍 | 第15-18页 |
1. 增值税专用发票概念和基本作用 | 第15-16页 |
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 第16页 |
3.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版式变化 | 第16-17页 |
4. 其他具有增值税抵扣功能的发票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概念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状分析 | 第19-29页 |
第一节 我国目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总体现状 | 第19-22页 |
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查处情况和基本特点 | 第20-21页 |
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传播途径及专项治理情况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深圳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 第22-25页 |
1. 深圳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特点 | 第23-24页 |
2. 近年来变化的作案手法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影响分析 | 第25-29页 |
1.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 第25-26页 |
2. 破坏税收制度,加大了政府部门的管理难度 | 第26页 |
3. 破坏经济秩序,恶化经营环境 | 第26-28页 |
4. 损害社会稳定的运行机制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形成机理 | 第29-34页 |
第一节 税收制度缺陷 | 第29-31页 |
1. 两类纳税人的设置削弱了增值税链条机制 | 第29-30页 |
2. 征税范围过窄破坏了“链条”式机制的完整性 | 第30页 |
3. “四小票”的使用加大了增值税征管的难度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经济原因 | 第31-32页 |
1. 利益驱动是直接诱因 | 第31-32页 |
2. “病态”经济环境催生了虚开犯罪 | 第32页 |
第三节 管理原因 | 第32-34页 |
1. 税收征管水平不高 | 第32-33页 |
2. 各管理职能部门缺乏协调和配合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法律意识淡薄 | 第34页 |
第四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控制的难度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政府主导性不强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办案成本和违法成本不对等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办案部门缺乏配合和协调 | 第37-39页 |
1. 司法体制有待完善 | 第37页 |
2. 条块管理引起职能分割 | 第37-39页 |
第四节 社会原因 | 第39-41页 |
1. 纳税遵从度不高 | 第39-40页 |
2. 社会心理的影响 | 第40页 |
3. 社会诚信机制缺失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实证分析 | 第41-43页 |
1. “雷霆一号”专案起因 | 第42页 |
2. 全国和深圳总体查处情况 | 第42页 |
3. 本案主要作案手法 | 第42-43页 |
4. 本案的主要特点 | 第43页 |
第六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治理对策 | 第43-51页 |
第一节 营造诚信纳税的环境,形成全社会良好协税护税氛围 | 第44-45页 |
1. 政府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 | 第44页 |
2.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第44-45页 |
3. 加强税法宣传,建立良好的税收文化 | 第45页 |
第二节 加强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构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预防打击体系 | 第45-46页 |
1. 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部门协作配合 | 第45-46页 |
2. 建立完善的税收司法保障机制 | 第46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 第46-48页 |
1. 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延伸增值税链条 | 第46-47页 |
2. 扩大一般纳税人征管范围 | 第47页 |
3. 改革现有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凭证抵扣办法,堵塞税收漏洞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制度 | 第48-49页 |
1. 建立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 | 第48页 |
2. 加强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和管理 | 第48-49页 |
3. 分析税收动态,注重总结分析 | 第49页 |
第五节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第六节 建立加强打击开票方,严查重罚受票方的双向打击机制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