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NAT-PT 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IPv4 向IPv6 过渡的阶段与场景 | 第1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3页 |
第二章 过渡机制安全性分析 | 第13-23页 |
·IPv4 向IPv6 过渡技术概述 | 第13页 |
·双协议栈工作原理及其安全性分析 | 第13-15页 |
·隧道机制工作原理及其安全性分析 | 第15-19页 |
·隧道代理技术 | 第15-17页 |
·6to4 隧道技术 | 第17-19页 |
·地址转换机制工作原理及其安全性分析 | 第19-23页 |
·Stateless IP/ICMP Translation Algorithm(SIIT) | 第19页 |
·Bump in the Stack(BIS) | 第19-21页 |
·Transport Relay Translator(TRT) | 第21页 |
·Bump in the API(BIA) | 第21-23页 |
第三章 NAT-PT 过渡技术安全性研究 | 第23-35页 |
·NAT-PT 过渡技术工作原理介绍 | 第23-25页 |
·NAT-PT 网关的结构 | 第23页 |
·NAT-PT 系统结构 | 第23-24页 |
·NAT-PT 翻译网关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NAT-PT 过渡技术安全问题分析 | 第25-30页 |
·与DNS_ALG 无关的安全问题 | 第25-27页 |
·使用DNS_ALG 直接带来的安全问题 | 第27-29页 |
·使用DNS_ALG 后被加剧的安全问题 | 第29-30页 |
·NAT-PT 安全防护方案要求 | 第30-31页 |
·NAT-PT 安全防护方案设计 | 第31-34页 |
·NAT-PT 安全防护方案 | 第31-32页 |
·NAT-PT 安全防护方案中的安全相关技术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IPSec 穿越NAT-PT 方案研究 | 第35-49页 |
·IPSec 简介 | 第35-36页 |
·IKEv2 简介 | 第36-39页 |
·IKEv2 的改进工作 | 第37-39页 |
·IPSec 与NAT-PT 不兼容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对IKEv2 协议修改方案 | 第40-41页 |
·IKEv2 报头的新定义 | 第40-41页 |
·IKEv2 新交换类型和新载荷的定义 | 第41页 |
·节点利用修改后的IKEv2 协议协商过程 | 第41-46页 |
·第一阶段 | 第42-44页 |
·第二阶段 | 第44-46页 |
·方案优缺点分析 | 第46-47页 |
·方案的优点 | 第46页 |
·方案的缺点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 第46-47页 |
·IPv4 私有地址节点与IPv6 节点协商的过程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移动IPv6 过渡方案研究 | 第49-59页 |
·移动IPv4 与移动IPv6 简介 | 第49-51页 |
·移动IPv4 简介 | 第49-50页 |
·移动IPv6 简介 | 第50-51页 |
·移动IPv6 过渡方案研究 | 第51-54页 |
·现有过渡方案 | 第51-52页 |
·过渡方案研究思路 | 第52-54页 |
·移动IPv6 过渡方案详细步骤 | 第54-58页 |
·移动代理更新 | 第54-55页 |
·家乡代理注册 | 第55-56页 |
·路径选择和数据传输 | 第56-58页 |
·方案优缺点分析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创新点说明 | 第60页 |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