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桩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 | 第11-14页 |
| ·对拴马桩造型语言的研究 | 第11页 |
| ·对拴马桩历史成因的研究 | 第11-14页 |
| ·本文努力的目标 | 第14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2章 拴马桩概述 | 第15-17页 |
| ·分布范围 | 第15页 |
| ·造型特点 | 第15-17页 |
| 第3章 各类型拴马桩造型语言分析 | 第17-30页 |
| ·植物类 | 第17页 |
| ·动物类 | 第17-19页 |
| ·狮子型 | 第17-18页 |
| ·猴子型 | 第18-19页 |
| ·鸟型 | 第19页 |
| ·人物与动物组合类 | 第19-30页 |
| ·人物形象分析 | 第19-26页 |
| ·人物与动物组合形式分析 | 第26-27页 |
| ·人物与附属品分析 | 第27-28页 |
| ·个体人物类 | 第28页 |
| ·台座造型 | 第28-30页 |
| 第4章 拴马桩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成因 | 第30-46页 |
| ·拴马桩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 第30-32页 |
| ·造型样式的由来 | 第32-38页 |
| ·造型语言上的相似 | 第32-34页 |
| ·功能上的相似 | 第34-38页 |
| ·各桩首形象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成因 | 第38-46页 |
| ·植物类 | 第38-39页 |
| ·动物类 | 第39-43页 |
| ·人物类 | 第43-46页 |
| 第5章 拴马桩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艺术思想主线 | 第46-51页 |
| ·人物桩形象的演变 | 第46-49页 |
| ·拴马桩发展中的艺术思想主线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