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

垂叶榕非传粉小蜂Walkerella属两个种及其雄性类型的形态和分子学鉴别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8页
 1 榕树与榕小蜂的协同进化第11-15页
   ·榕果的形态学限制第12-13页
   ·榕小蜂的形态适应第13-15页
     ·传粉榕小蜂的形态适应特征第13-14页
     ·非传粉榕小蜂的形态适应特征第14-15页
 2 雌雄二型和雄性多型现象的研究进展第15-22页
   ·雌雄二型现象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性选择学说第16页
     ·食物选择假说第16-17页
     ·天敌危险假说第17-18页
     ·活动预算假说第18页
     ·研究方向展望第18-19页
   ·雄性多型现象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内分泌机制与雄性多型现象第19-20页
     ·交配策略与雄性多型现象第20-21页
     ·环境对多型现象的影响第21页
     ·研究方向展望第21-22页
 3 线粒体和核糖体基因解决昆虫的物种身份识别第22-28页
   ·线粒体基因在昆虫物种身份识别中的应用第23-24页
     ·昆虫mtDNA 的组成第23页
     ·昆虫mtDNA 的应用第23-24页
   ·核糖体基因在昆虫物种身份识别中的应用第24-25页
   ·选取合适基因解决雄性多型现象的物种身份识别第25-28页
     ·COI 基因第25-27页
     ·ITS 基因第27-28页
第二章 Walkerella 的形态鉴定第28-39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Walkerella第28-29页
   ·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制作第29-30页
     ·标本的采集第29页
     ·标本的保存与制作第29-30页
   ·标本观察和量度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9页
   ·Walkerella benjamini第31-32页
   ·Walkerella sp第32-33页
   ·M2第33-34页
   ·M2-1第34-35页
   ·M3第35页
   ·M3a第35-36页
   ·M3-1第36-37页
   ·M3-2第37-38页
   ·M3-3第38-39页
第三章 运用ITS2 、COI 序列鉴定Walkerella 的物种身份第39-48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实验材料第39-40页
   ·实验设备第40页
   ·DNA 提取第40页
   ·引物设计第40-41页
   ·PCR 扩增、克隆与测序第41-43页
   ·序列数据分析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序列结果第43-44页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第44-48页
第四章 讨论第48-52页
 1 榕果的寄生环境对榕小蜂形态的影响第48-49页
 2 基因序列进行物种身份识别的问题第49-52页
全文总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附录第60-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素调控拟南芥离体苗再生的研究
下一篇:BAF处理缫丝废水的回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