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场中剩余污泥和洗煤废水絮凝沉降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污泥的特性及处理技术 | 第14-18页 |
·污泥的特性 | 第14页 |
·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及其性质 | 第14-16页 |
·国内外污泥处理技术概况 | 第16-18页 |
·洗煤废水的特性及处理方法 | 第18-20页 |
·洗煤废水的来源及分析 | 第18-19页 |
·洗煤废水处理方法简介 | 第19-20页 |
·絮凝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第20-26页 |
·絮凝剂分类 | 第20-23页 |
·絮凝剂的发展及应用 | 第23-24页 |
·影响絮凝作用的主要因素 | 第24-26页 |
·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 第26页 |
·微波的特性及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 | 第26-30页 |
·微波的定义和特征 | 第26-27页 |
·微波的热效应 | 第27-28页 |
·微波的非热效应 | 第28页 |
·微波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微波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30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分析方法 | 第32-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试验水样 | 第32-33页 |
·试验药品 | 第33页 |
·试验流程 | 第33-34页 |
·试验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试验分析仪器 | 第34页 |
·试验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微波场中剩余污泥絮凝沉降的实验研究 | 第37-52页 |
·絮凝剂为Al_2(SO_4)_3时试验研究 | 第37-44页 |
·单一絮凝剂对污泥沉降性能的研究 | 第37-38页 |
·微波絮凝组合技术对污泥沉降及脱水性能的研究 | 第38-44页 |
·絮凝剂为PAC时试验研究 | 第44-51页 |
·单一絮凝剂对污泥沉降性能的研究 | 第44-46页 |
·微波絮凝组合技术对污泥沉降及脱水性能的研究 | 第46-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微波场中洗煤废水除浊效果的实验研究 | 第52-64页 |
·絮凝剂为Al_2(SO_4)_3时试验研究 | 第52-58页 |
·单一絮凝剂对洗煤废水除浊效果的研究 | 第52-53页 |
·微波絮凝组合技术对洗煤废水除浊效果的研究 | 第53-58页 |
·絮凝剂为PAC时试验研究 | 第58-63页 |
·单一絮凝剂对洗煤废水除浊效果的研究 | 第58-59页 |
·微波絮凝组合技术对洗煤废水除浊效果的研究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机理分析 | 第64-81页 |
·絮凝机理分析 | 第64-67页 |
·压缩双电层作用 | 第64页 |
·吸附电中和作用 | 第64-65页 |
·吸附架桥作用 | 第65-66页 |
·沉淀网捕作用 | 第66-67页 |
·絮凝反应动力学理论 | 第67-72页 |
·速度梯度理论 | 第67页 |
·微涡旋理论 | 第67页 |
·絮凝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67-71页 |
·絮凝沉淀理论 | 第71-72页 |
·微波絮凝组合技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分析 | 第72-76页 |
·微波辐射热效应对污泥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72-73页 |
·微波辐射高频电场对污泥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73-74页 |
·微波辐射对污泥絮体粒径的影响分析 | 第74-76页 |
·微波絮凝组合技术处理洗煤废水的机理分析 | 第76-79页 |
·微波辐射对洗煤废水除浊效果的机理分析 | 第76-77页 |
·微波辐射对洗煤废水絮体粒径的影响分析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问题及建议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