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 ·我国梨的采后现状 | 第13-17页 |
| ·梨果贮藏期间主要病害 | 第13页 |
| ·梨贮藏保鲜技术及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天然果蔬保鲜剂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 ·植物源类果蔬保鲜剂 | 第17-19页 |
| ·动物源保鲜剂 | 第19页 |
| ·微生物源保鲜剂 | 第19-20页 |
| ·植物精油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植物精油的化学组成 | 第21页 |
| ·精油的提取方法 | 第21-22页 |
| ·植物精油的生物学意义及活性概述 | 第22-24页 |
| ·丁香 | 第24-25页 |
| ·丁香生物学活性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 ·丁香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上的研究概况 | 第25页 |
| ·肉桂 | 第25-28页 |
| ·肉桂生物学活性研究概况 | 第26-27页 |
| ·肉桂油在果蔬保鲜上的研究概况 | 第27-28页 |
| ·本论文的提出及试验设计思路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植物精油保鲜配方筛选 | 第29-4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 ·供试水果 | 第29页 |
|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9-33页 |
| ·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29-30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30页 |
| ·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1页 |
|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31页 |
| ·MDA 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 ·呼吸强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第32页 |
| ·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 ·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复配对砀山酥梨贮藏的影响 | 第33-37页 |
| ·肉桂精油及其与壳聚糖复配对砀山酥梨贮藏的影响 | 第37-41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丁香叶油保鲜微乳剂的研制 | 第43-48页 |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 ·供试药剂 | 第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 ·微乳剂配制方法 | 第43页 |
| ·微乳剂质量检测方法 | 第43-44页 |
| ·微乳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 | 第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丁香叶油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 第44-45页 |
| ·丁香叶油保鲜微乳剂的乳化剂筛选结果 | 第45-46页 |
| ·透明温度范围 | 第46页 |
| ·冷(热)贮稳定性结果 | 第46页 |
| ·微乳剂配方的确定结果 | 第4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丁香叶油保鲜微乳剂保鲜效果评价 | 第48-54页 |
|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 ·供试药剂 | 第48页 |
| ·供试水果 | 第48页 |
| ·试验设计 | 第48页 |
| ·各保鲜剂的保鲜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 ·腐烂率的测定 | 第48页 |
| ·各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48-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 ·腐烂率变化 | 第49页 |
|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砀山酥梨冷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砀山酥梨冷藏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砀山酥梨冷藏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砀山酥梨冷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52页 |
|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砀山酥梨冷藏过程中PPO 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本研究主要结果 | 第54页 |
| ·研究中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 第54-55页 |
| ·植物精油提取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4页 |
| ·对植物精油的保鲜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第54-55页 |
| ·果蔬保鲜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55页 |
| ·下一步将开展的工作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7页 |
| 缩略词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