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6页 |
·引言 | 第10页 |
·柴油车尾气排放特征以及主要污染物的形成和危害 | 第10-16页 |
·柴油车尾气排放特征 | 第10-12页 |
·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 第12-16页 |
·氮氧化物(NOx) | 第12-14页 |
·柴油车排气颗粒物 | 第14-16页 |
·柴油机的排放标准 | 第16-19页 |
·碳黑颗粒燃烧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催化剂 | 第20-21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1-22页 |
·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22-23页 |
·复合型催化剂 | 第23-25页 |
·钙钛矿或类钙钛矿型催化剂 | 第23页 |
·尖晶石型催化剂 | 第23-24页 |
·其他复合型催化剂 | 第24-25页 |
·各种类型催化剂的特点 | 第25-26页 |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 第26-32页 |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 | 第26-27页 |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中各种离子的作用 | 第27-29页 |
·B 位离子的作用 | 第27页 |
·A 位离子的作用 | 第27-29页 |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 | 第29-32页 |
·机械混合法 | 第29页 |
·共沉淀法 | 第29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9-30页 |
·其它合成方法 | 第30页 |
·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 第30-32页 |
·NOx 和微粒同时去除方法 | 第32-34页 |
·采用新型燃料 | 第32-33页 |
·柴油机的改进 | 第33页 |
·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技术 | 第33-34页 |
·四元催化转化器技术 | 第33页 |
·等离子体技术 | 第33-34页 |
·用催化方法同时去除NOx 和PM 技术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6-41页 |
·前言 | 第36页 |
·实验内容 | 第36-41页 |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8页 |
·共沉淀法制备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 第37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 第37-38页 |
·表征方法 | 第38-39页 |
·XRD 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 | 第38页 |
·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38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8-39页 |
·程序升温氧化(TPO)分析 | 第39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9-41页 |
·评价条件以及装置 | 第39-40页 |
·色谱工作参数 | 第40页 |
·评价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66页 |
·前言 | 第41页 |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41-60页 |
·共沉淀法 | 第41-53页 |
·pH 值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42-44页 |
·焙烧时间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焙烧温度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沉淀剂浓度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水用量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沉淀温度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48-50页 |
·A 位掺杂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53-60页 |
·pH 值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53-55页 |
·焙烧温度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焙烧时间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56-57页 |
·成胶温度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水用量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柠檬酸用量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页 |
·不同合成方法制得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异同 | 第60-64页 |
·比表面积的比较 | 第61页 |
·物相结构 | 第61-63页 |
·氧化性能比较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LaCoO_3型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 | 第66-79页 |
·前言 | 第66页 |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 第66-77页 |
·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催化剂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68-73页 |
·LaCoO_3 系列催化剂对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68-70页 |
·A 位离子掺杂的催化剂对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对N2 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 第71-73页 |
·共沉淀法制得的催化剂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73-77页 |
·LaCoO_3 系列催化剂对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A 位离子掺杂的催化剂对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对N2 浓度和产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