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 第7-15页 |
·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 第7-11页 |
·国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 第11-15页 |
·美国粉煤灰利用状况 | 第11-13页 |
·前苏联和现独联体国家 | 第13页 |
·荷兰粉煤灰利用情况 | 第13-14页 |
·澳大利亚粉煤灰综合利用 | 第14-15页 |
·本文的重点工作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粉煤灰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研究 | 第16-22页 |
·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粉煤灰大掺量利用应用 | 第18-21页 |
·修筑高等级公路路堤 | 第18页 |
·粉煤灰在建材产品的利用 | 第18-20页 |
·粉煤灰在农业上的利用和粉煤灰资源回收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粉煤灰性能研究 | 第22-41页 |
·粉煤灰性能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国内外粉煤灰品质评价 | 第22-25页 |
·国外粉煤灰品质评价 | 第22-24页 |
·国内现行标准对粉煤灰品质评价分析 | 第24-25页 |
·国内粉煤灰品质评价新发展 | 第25页 |
·粉煤灰的矿物学性能研究 | 第25-34页 |
·灰渣形成 | 第25-26页 |
·锅炉沿程粉煤灰成份分布特性 | 第26-28页 |
·粉煤灰(渣)的能谱分析与扫描电镜鉴定 | 第28-34页 |
·粉煤灰的胶凝状研究 | 第34-39页 |
·粉煤灰的活性分析 | 第34-37页 |
·物理性质与活性的关系 | 第34-36页 |
·物理化学性质与活性的关系 | 第36-37页 |
·粉煤灰水化反应的热力学判断 | 第37-38页 |
·粉煤灰、水泥水化反应能力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的研究 | 第41-58页 |
·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的研究意义 | 第41页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产品 | 第41-43页 |
·复合硅酸盐水泥 | 第43-45页 |
·混合材料的种类与掺量 | 第43页 |
·复合水泥的品种及应注意的问题 | 第43-44页 |
·复合水泥的性能 | 第44-45页 |
·水泥产品中的粉煤灰效应 | 第45-53页 |
·粉煤灰效应及其效率 | 第45-49页 |
·粉煤灰基本效应 | 第45-46页 |
·粉煤灰正效应和负效应 | 第46-49页 |
·粉煤灰三类基本效应的特点 | 第49-51页 |
·形态效应 | 第49-50页 |
·活性效应 | 第50页 |
·微集料效应 | 第50-51页 |
·粉煤灰免疫效应 | 第51-53页 |
·粉煤灰免疫效应 | 第51页 |
·粉煤灰免疫负效应 | 第51-52页 |
·粉煤灰免疫效应的应用 | 第52页 |
·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等级 | 第52-53页 |
·粉煤灰水泥的生产 | 第53-56页 |
·关于粉煤灰质量的规定 | 第53-54页 |
·粉煤灰在水泥中的掺量 | 第54-55页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 第55-56页 |
·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利用克拉玛依粉煤灰生产水泥的工程实践 | 第58-70页 |
·引言 | 第58页 |
·原料分析及评价 | 第58-60页 |
·粉煤灰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有关标准 | 第58页 |
·原料分析 | 第58-60页 |
·粉煤灰水泥生产实验室实验 | 第60-64页 |
·实验室小磨试验与生产中试 | 第64-67页 |
·工程实践 | 第67-68页 |
·效益分析 | 第68-69页 |
·环保社会效益 | 第68页 |
·经济效益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前景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