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乳酸异丁酯和乳酸正丁酯的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符号说明第14-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27页
   ·乳酸及其酯类简介第17-18页
     ·乳酸的性质及其应用第17页
     ·乳酸的工业生产方法第17-18页
     ·乳酸正丁酯与乳酸异丁酯的性质及其应用第18页
     ·乳酸酯类的生产前景第18页
   ·乳酸与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概况第18-23页
     ·传统催化剂—浓硫酸第19页
     ·磺酸催化剂第19-20页
       ·甲基磺酸第19页
       ·对甲苯磺酸第19页
       ·氨基磺酸第19-20页
     ·无机酸催化剂第20-21页
       ·氯化铁及高分子负载氯化铁第20页
       ·四氯化锡第20页
       ·氯化亚锡第20-21页
       ·树脂固载Lewis酸第21页
       ·硫酸铁第21页
     ·离子交换树脂第21-23页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与性质第21-22页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第22-23页
   ·乳酸酯化反应研究概况第23-24页
     ·动力学研究的意义第23页
     ·乳酸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概况第23-24页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4-27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4页
     ·研究内容第24-2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7-31页
   ·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催化剂的选取第27页
     ·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试验过程第28-31页
     ·制备20%的乳酸溶液第28页
     ·催化剂的预处理第28-29页
     ·实验步骤第29页
     ·分析方法第29-31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41页
   ·两种催化剂的比较第31-33页
   ·外扩散的影响第33-34页
   ·内扩散的影响第34-36页
   ·温度的影响第36-37页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37-39页
   ·起始醇酸摩尔比的影响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乳酸与异丁醇及正丁醇酯化的反应动力学第41-65页
   ·活度与活度系数第41-44页
     ·活度系数的求解方法第41-42页
     ·UNIFAC基团贡献模型的基础与发展第42-44页
       ·UNIFAC基团贡献模型的基础第42-43页
       ·UNIFAC模型的发展第43-44页
   ·活度系数的计算第44-49页
     ·UNIFAC基团贡献模型第44-46页
     ·活度系数的计算过程第46-49页
       ·基团分解第46-48页
       ·计算步骤第48-49页
   ·三种反应动力学模型第49-56页
     ·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假设第49页
     ·Pseudo-Homogeneous模型第49-50页
     ·Eley-Rideal模型第50-52页
     ·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第52-55页
     ·模型的化简第55-56页
   ·动力学模型的确立第56-63页
     ·MATLAB软件简介第56页
     ·反应速率的计算第56-59页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第59页
     ·模型参数与活化能的求解第59-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一第71-73页
附录二第73-77页
致谢第77-79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1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1-82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烷氧化偶联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外加磁场对燃料油氧化脱硫助催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