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动态 | 第15-20页 |
·深部工作面顶板运动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深井回采巷道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深部开采围岩力学特征 | 第19-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 深井开采矿压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 第22-49页 |
·FLAC 简介 | 第22页 |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第22-25页 |
·1262(1)工作面的地质资料 | 第22-23页 |
·岩石力学参数 | 第23-25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25-48页 |
·采场前方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 第25-32页 |
·采场侧向应力分布规律 | 第32-44页 |
·采场周围水平应力 | 第44-46页 |
·塑性区宽度的模拟 | 第46-47页 |
·来压步距的模拟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现场实测研究深井开采矿压显现规律 | 第49-77页 |
·1262(1)工作面矿压观测内容和方法 | 第49页 |
·观测内容 | 第49页 |
·矿压观测方案 | 第49页 |
·1262(1)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 第49-60页 |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及分类 | 第50-51页 |
·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及分级 | 第51-53页 |
·周期来压步距 | 第53-58页 |
·深井与浅部开采矿压特征对比 | 第58-59页 |
·工作面内应力场范围观测 | 第59-60页 |
·支架的工作阻力观测统计分析 | 第60-65页 |
·安全阀开启率观测 | 第65页 |
·支架与围岩适应性研究 | 第65-66页 |
·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 | 第66-75页 |
·超前支护单体压力 | 第66-68页 |
·巷道表面位移 | 第68-70页 |
·巷道深部位移 | 第70-74页 |
·观测数据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4 深井开采围岩控制技术 | 第77-98页 |
·深井采场围岩控制 | 第77-86页 |
·防止冒顶技术措施 | 第77页 |
·来压期间顶板控制 | 第77-78页 |
·工作面片帮机理及防治措施 | 第78-86页 |
·深井回采巷道围岩控制 | 第86-96页 |
·深井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原则 | 第86-90页 |
·深井巷道支护方案 | 第90页 |
·U 型棚支架的支护措施 | 第90页 |
·锚网索支护 | 第90-93页 |
·“锚网索+U 型棚”联合支护方案 | 第93-95页 |
·联合支护参数 | 第95页 |
·分级分区域超前加强支护方案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5 结论 | 第98-100页 |
·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