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 多环芳烃(PAHs) | 第13-16页 |
·多环芳烃及其来源 | 第13页 |
·多环芳烃(PAHs)对植物的危害 | 第13-16页 |
·多环芳烃胁迫对植物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多环芳烃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植物吸收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 | 第15-16页 |
2.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植物吸收、代谢降解PAHS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不同氮素形态营养改变植物的根系形态 | 第17页 |
·氮素形态改变木质部汁液的物质组成 | 第17页 |
·氮素形态对光合代谢的影响 | 第17-18页 |
3. 光强对植物吸收、代谢降解PAHs的影响 | 第18-19页 |
·光强对蔬菜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光强影响植物蒸腾作用 | 第19页 |
4. 光强与氮素形态的协同作用对PAHs代谢降解的影响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 第20-22页 |
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累积菲的影响 | 第23-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试验设计与材料 | 第23-24页 |
·研究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不同氮素形态和光强条件下黄瓜幼苗生物量及菲含量的变化 | 第25-26页 |
·不同氮素形态和光强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生物量及菲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不同氮素形态和光强条件下黄瓜幼苗茎秆生物量及菲含量的变化 | 第27页 |
·不同氮素形态和光强条件下黄瓜幼苗根系生物量及菲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黄瓜幼苗菲累积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黄瓜幼苗伤流液及韧皮部汁液中菲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3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菲胁迫能力的调控 | 第30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黄瓜幼苗吸收、累积、运输菲的影响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光合能量利用的影响 | 第33-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设计与材料 | 第33页 |
·研究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下迫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 第34-38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羧化效率的影响 | 第38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量子产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CO_2呼出量的影响 | 第40页 |
3. 讨论 | 第40-43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耐菲胁迫的光合生理机制 | 第40-42页 |
·不同氮素形态和光强条件下黄瓜幼苗利用光合能量降解菲的机制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43-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设计与材料 | 第43页 |
·研究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及菲胁迫下黄瓜幼苗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45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及菲胁迫下黄瓜幼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45-46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及菲胁迫下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47页 |
·氮素形态和光强对菲胁迫下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全文结论 | 第51-53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