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耕地保护研究
目录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概况与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国外耕地保护的概况与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国内耕地保护的概况与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2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6-2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6-1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资料来源及收集 | 第21-22页 |
·相关软件 | 第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99页 |
·沿河县耕地资源生产潜力、承载力及供需平衡 | 第22-61页 |
·沿河县耕地资源生产潜力 | 第22-26页 |
·耕地承载力分析 | 第26-42页 |
·沿河县耕地供需平衡 | 第42-59页 |
·沿河县耕地资源供需平衡的总体判断及目标任务 | 第59-61页 |
·耕地保护分区利用 | 第61-79页 |
·耕地保护利用分区的原则 | 第61-62页 |
·耕地保护利用分区 | 第62-79页 |
·沿河县耕地动态变化演变及其驱动力 | 第79-99页 |
·信息嫡动态演变规律 | 第80-87页 |
·引起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要素分析 | 第87-91页 |
·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确定沿河县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 | 第91-97页 |
·小结 | 第97-99页 |
4 沿河县耕地保护研究结论及其对策 | 第99-105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对策 | 第100-103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不足 | 第103-104页 |
·展望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附录 | 第113-114页 |
图版 | 第114-128页 |
会议图片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