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结构可靠度分析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 ·现有结构检测鉴定标准 | 第13-15页 |
| ·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5-19页 |
| ·基本概念 | 第15页 |
| ·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概述 | 第15-17页 |
| ·已有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和现状 | 第17-19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21-32页 |
| ·概述 | 第21页 |
| ·可靠度计算的一次二阶矩法 | 第21-26页 |
| ·中心点法 | 第21-22页 |
| ·验算点法 | 第22-26页 |
| ·Monte Carlo数值模拟法 | 第26-27页 |
| ·系统可靠度 | 第27-29页 |
| ·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 | 第27-28页 |
| ·混联系统 | 第28-29页 |
| ·赘余系统和非赘余系统 | 第29页 |
| ·本文提出的已有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 ·系统失效模式寻求 | 第29-30页 |
| ·荷载/抗力加权函数 | 第30页 |
| ·楼层可靠度指标的计算 | 第30-31页 |
| ·结构体系可靠度指标的计算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影响既有结构抗力的因素 | 第32-42页 |
| ·概述 | 第32页 |
| ·大气环境下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力变化的因素 | 第32-34页 |
| ·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 ·外部因素 | 第33页 |
| ·内部因素 | 第33-34页 |
| ·混凝土碳化速度模型 | 第34-35页 |
| ·混凝土强度时效模型 | 第35-37页 |
| ·钢筋锈蚀 | 第37-39页 |
| ·概述 | 第37-38页 |
| ·钢筋锈蚀开始时间 | 第38页 |
| ·钢筋锈蚀后力学性能 | 第38-39页 |
| ·裂缝 | 第39-41页 |
| ·裂缝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裂缝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 第40页 |
| ·裂缝对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已有荷载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 | 第42-47页 |
| ·概述 | 第42-43页 |
| ·各类荷载的分布函数及统计参数 | 第43-46页 |
| ·永久荷载的概率分布函数 | 第43页 |
| ·楼面活荷载的概率分布函数 | 第43-45页 |
| ·年最大风载的概率分布函数 | 第45页 |
| ·年最大屋面雪载的概率分布函数 | 第45-46页 |
| ·地震作用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后抗震可靠度分析 | 第47-54页 |
| ·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特点 | 第47页 |
| ·结构体系主要失效模式的寻求 | 第47页 |
| ·既有结构可靠度分析中的随机因素 | 第47-48页 |
| ·材料性能的不确定性 | 第48页 |
| ·几何参数的不确定性 | 第48页 |
| ·几何模式的不确定性 | 第48页 |
| ·既有框架结构节能改造后抗震可靠度计算模型 | 第48-50页 |
| ·柱承载力极限状态功能函数的建立 | 第49页 |
| ·柱可靠度指标计算功能函数的建立 | 第49-50页 |
| ·既有框架结构节能改造后抗震可靠度分析步骤 | 第50页 |
| ·既有砌体结构节能改造后抗震可靠度计算模型 | 第50-52页 |
| ·承重墙承载力极限状态功能函数的建立 | 第51-52页 |
| ·承重墙可靠度指标计算功能函数的建立 | 第52页 |
| ·既有砌体结构节能改造后抗震可靠度分析步骤 | 第52页 |
| ·我国现有结构的可靠度指标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6章 工程算例 | 第54-61页 |
| ·工程概况 | 第54-55页 |
| ·结构体系有限元分析 | 第55-56页 |
| ·6/A轴线底层柱可靠指标计算 | 第56-57页 |
| ·楼层可靠度指标的计算 | 第57-60页 |
| ·结构体系可靠度指标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