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诗歌戏剧化理论概述 | 第10-13页 |
(一) 诗歌戏剧化的基本理论 | 第10-12页 |
(二) 诗歌戏剧化的概念与形式 | 第12-13页 |
二、牛汉诗歌戏剧化策略的心理生成机制 | 第13-18页 |
(一) 话剧活动对牛汉诗歌戏剧化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现实生活对牛汉诗歌戏剧化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三) 视角选择对牛汉诗歌戏剧化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三、牛汉诗歌戏剧化策略的具体表现 | 第18-46页 |
(一) 戏剧化声音的安排:多声部的相互交错 | 第18-27页 |
1、独白的声音中夹杂着对白的插曲 | 第18-22页 |
2、对白与旁白声音的巧妙混合 | 第22-25页 |
3、多种声音的反复穿插 | 第25-27页 |
(二) 戏剧化场景的转变:电影手法的暗合 | 第27-35页 |
1、场景中的空间:动作对剧情的推动 | 第29-30页 |
2、场景中的时间:"闪回"的运用 | 第30-32页 |
3、场景的时空交错:蒙太奇手法的组接 | 第32-35页 |
(三) 戏剧化的角色刻画:富有个性的外形、动作和语言 | 第35-42页 |
1、角色外形的描绘:境遇与性格的表现 | 第35-37页 |
2、角色动作的刻画:情感与个性的体现 | 第37-40页 |
3、角色语言的表达:人生哲理的折射 | 第40-42页 |
(四) 戏剧化的设计安排:双层结构与矛盾冲突的设置 | 第42-46页 |
1、戏剧化的结构 | 第42-45页 |
2、矛盾冲突的安排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