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页 |
·桥梁健康监测及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桥梁检测技术 | 第10页 |
·安全状态评估方法 | 第10页 |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10-11页 |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发展历史 | 第11-16页 |
·国外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发展历史 | 第11-14页 |
·国内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发展历史 | 第14-16页 |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介绍 | 第16-18页 |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一般构造 | 第16-17页 |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分类 | 第17页 |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结构体系的特点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的结构体系及分析模型建立 | 第20-28页 |
·工程背景 | 第20-25页 |
·桥梁结构体系 | 第20-21页 |
·桥梁设计主要参数 | 第21页 |
·桥梁主要材料 | 第21页 |
·桥梁结构设计要点 | 第21-25页 |
·计算模型简介 | 第25-27页 |
·初始模型介绍 | 第25-26页 |
·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施工过程索力控制及有限元模型修正 | 第28-53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扣索 | 第29-39页 |
·扣索模型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扣索模型介绍 | 第30页 |
·扣索系统布置 | 第30页 |
·1#扣索索力确定 | 第30-32页 |
·实测数据与理论值对比(以1#扣索张拉完毕为例) | 第32-35页 |
·索力误差分析 | 第35-37页 |
·2#扣索索力确定 | 第37-38页 |
·2#扣索张拉完毕后,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 | 第38-39页 |
·临时系杆索 | 第39-46页 |
·临时系杆索模拟介绍 | 第39-40页 |
·临时系杆初张索力优化 | 第40-42页 |
·理论张拉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42-46页 |
·永久系杆索 | 第46-49页 |
·永久系杆索模拟介绍 | 第46-47页 |
·永久系杆索初张力优化 | 第47页 |
·理论张拉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索力监测系统 | 第49-51页 |
·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49-50页 |
·测试内容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永久系杆索力损失对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分析 | 第53-81页 |
·引言 | 第53页 |
·重庆朝天门大桥成桥监测内容分析 | 第53-56页 |
·监测数据的特殊要求 | 第53-54页 |
·结构应力应变监测内容及测点 | 第54页 |
·索力监测内容及测点 | 第54-55页 |
·结构变形及测点 | 第55-56页 |
·永久荷载作用下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 | 第56-71页 |
·永久系杆索力损失对吊杆的影响 | 第56-57页 |
·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关键控制杆件的影响 | 第57-61页 |
·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控制点线形的影响 | 第61-63页 |
·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刚性系杆轴力的影响 | 第63-69页 |
·在温度荷载作用下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 | 第69-71页 |
·永久荷载作用下永久系杆索单边索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 | 第71-73页 |
·单侧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关键控制杆件的影响 | 第71-72页 |
·单侧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控制点线形的影响 | 第72-73页 |
·单侧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刚性系杆轴力的影响 | 第73页 |
·基本可变荷载作用下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 | 第73-80页 |
·永久系杆索索力损失对刚性系杆轴力的影响 | 第74-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永久系杆索力损失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81-91页 |
·引言 | 第81页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81-86页 |
·动力特性的理论基础 | 第81-85页 |
·结构测试固有频率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85-86页 |
·重庆朝天门大桥模态分析 | 第86-90页 |
·主要频率和振型 | 第86-89页 |
·系杆力损失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系杆评估方法 | 第91-94页 |
·系杆静态评估方案 | 第91-93页 |
·系杆评估指标 | 第91-92页 |
·系杆评估阈值 | 第92-93页 |
·系杆动态评估方法的讨论 | 第93-9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总结 | 第94页 |
·展望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