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曼厅大沙坝浅滩整治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澜沧江—湄公河概况 | 第8页 |
|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简况 | 第8-9页 |
| ·曼厅大沙坝碍航情况 | 第9页 |
| ·滩情复杂,整治难度大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河道概况 | 第11-21页 |
| ·河道平面形态 | 第11-12页 |
| ·滩段河床质组成 | 第12-13页 |
| ·节点分布情况 | 第13-14页 |
| ·水文、泥沙 | 第14-18页 |
| ·景洪水文站水文、泥沙 | 第14-15页 |
| ·滩段水文泥沙 | 第15-18页 |
| ·分流比 | 第18页 |
| ·水流动力轴线和平面流场分布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滩段河床变形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 第21-26页 |
| ·岸壁崩塌,横向变化大 | 第21-23页 |
| ·河槽变化 | 第23-24页 |
| ·沙洲冲淤不定,洲滩变化频繁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滩险成因分析 | 第26-32页 |
| ·曼厅大沙坝段的滩险成因分析 | 第26-29页 |
| ·曼龙洲河槽摆动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 ·三道拐对上游河道的影响 | 第30-32页 |
| 第五章 滩段治理 | 第32-39页 |
| ·治理基本思路 | 第32页 |
| ·整治原则 | 第32-33页 |
| ·整治工程设计 | 第33-39页 |
| ·航道标准 | 第33页 |
| ·航槽规划 | 第33-35页 |
| ·设计流量 | 第35-36页 |
| ·设计水位 | 第36页 |
| ·整治水位及整治流量 | 第36-37页 |
| ·整治线宽度及布置 | 第37页 |
| ·工程布置 | 第37-38页 |
| ·坝体结构 | 第38-39页 |
| 第六章 工程实施 | 第39-46页 |
| ·施工工艺 | 第39页 |
| ·冲刷坑控制 | 第39页 |
| ·年度实施情况 | 第39-44页 |
| ·整治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变化 | 第44-46页 |
| 第七章 整治效果 | 第46-50页 |
| 第八章 工程创新 | 第50-56页 |
| ·提出“二级整治”的治理方法 | 第50页 |
| ·不同滩段根据其成滩特点,采用不同整治水位 | 第50-51页 |
| ·“梳形”坝的应用 | 第51-53页 |
| ·钢筋穿石护坝 | 第53-56页 |
| 第九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第十章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57-5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 ·建议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