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与理论分析 | 第14-27页 |
·安全协议概述 | 第14-15页 |
·安全协议的设计原则 | 第14-15页 |
·安全协议的攻击方法 | 第15页 |
·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密钥协商中的两方基础协议 | 第15-17页 |
·相关的 DH困难性假设问题 | 第17-18页 |
·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目标 | 第18-19页 |
·典型的动态群组密钥协商协议 | 第19-22页 |
·BD协议和 G-DH协议 | 第19-20页 |
·TGDH协议 | 第20-21页 |
·STR协议 | 第21-22页 |
·可证明安全理论分析 | 第22-26页 |
·可证明安全的发展 | 第23-24页 |
·可证明安全理论的几种模型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TTS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改进与分析 | 第27-36页 |
·TTS协议描述及分析 | 第27-30页 |
·TTS协议描述 | 第27-29页 |
·攻击方案一 | 第29-30页 |
·攻击方案二 | 第30页 |
·TTS协议的安全性改进 | 第30-31页 |
·改进协议安全性的形式化分析 | 第31-34页 |
·改进协议安全性的性能分析 | 第34-35页 |
·计算及存储代价分析 | 第34页 |
·通信量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椭圆曲线和三叉树的群组密钥协商方案 | 第36-48页 |
·基于 ECC的高效可认证组密钥协商方案描述 | 第36-37页 |
·基于椭圆曲线和三叉树的群组密钥协商方案设计 | 第37-42页 |
·初始密钥协商 | 第37-39页 |
·成员加入协议 | 第39-40页 |
·成员离开协议 | 第40-42页 |
·协议安全性的形式化分析 | 第42-45页 |
·协议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计算及存储代价分析 | 第45-46页 |
·通信量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动态对等群中群组密钥协商方案的原型实现 | 第48-64页 |
·动态对等群组通信平台的设计 | 第48-50页 |
·需求分析 | 第48-49页 |
·动态对等群组通信平台的体系结构 | 第49-50页 |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 第50-58页 |
·事件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50页 |
·消息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50-55页 |
·系统缓冲区的实现 | 第55-56页 |
·数据传输模块的实现 | 第56-58页 |
·两种群组密钥协商方案的实现及运行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改进的TTS群组密钥协商方案的实现及测试 | 第58-60页 |
·基于椭圆曲线和三叉树群组密钥协商方案的实现及测试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64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