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解剖结构及生理适应性研究
|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外来植物入侵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外来种与入侵种的概念 | 第9页 |
| ·外来植物入侵的发生过程 | 第9-10页 |
| ·外来植物容易侵入的区域 | 第10页 |
| ·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危害 | 第10-11页 |
|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现状 | 第11-12页 |
| ·对植物外来种的管理与防治 | 第12-13页 |
| ·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外来植物有利于入侵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 ·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 | 第13-14页 |
| ·缺乏天敌的控制 | 第13页 |
| ·化感作用 | 第13-14页 |
| ·外来种与土著种的竞 | 第14页 |
| ·外来植物入侵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 第14页 |
| ·小花山桃草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 ·季节生长动态及入侵特性的研究 | 第15页 |
| ·化感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 2 引言 | 第16-17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 | 第17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页 |
| ·对逆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 第17-20页 |
| ·材料培养及逆境因子处理 | 第17-18页 |
|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18-20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32页 |
| ·小花山桃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点 | 第20-21页 |
| ·小花山桃草根的横切面结构 | 第20页 |
| ·小花山桃草茎的横切面结构 | 第20页 |
| ·小花山桃草叶的解剖结构 | 第20-21页 |
| ·叶表皮特征 | 第20页 |
| ·叶肉特征 | 第20-21页 |
| ·叶脉特征 | 第21页 |
| ·逆境胁迫下小花山桃草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 第21-32页 |
| ·干旱胁迫下小花山桃草四项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21-25页 |
| ·SOD 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1-22页 |
| ·MDA 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2-23页 |
| ·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3-24页 |
| ·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4-25页 |
| ·不同温度胁迫下小花山桃草四项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25-28页 |
| ·SOD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5页 |
| ·MDA 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 ·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 ·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7-28页 |
| ·低盐胁迫下小花山桃草四项指标的动态变化 | 第28-32页 |
| ·SOD 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28-29页 |
| ·MDA 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 ·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 ·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2-37页 |
| ·主要结论 | 第32页 |
| ·讨论 | 第32-37页 |
| ·小花山桃草入侵和蔓延的形态结构基础 | 第32-34页 |
| ·小花山桃草叶片解剖结构对其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小花山桃草茎的解剖结构对其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 第33页 |
| ·小花山桃草根的解剖结构对其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小花山桃草入侵和蔓延的生理基础 | 第34-37页 |
| ·小花山桃草对干旱逆境的生理响应特征 | 第34页 |
| ·小花山桃草对高温、低温逆境的生理响应特征 | 第34-35页 |
| ·小花山桃草对低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英文摘要 | 第42-44页 |
| 图版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