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银行业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美银行业监管的历史回顾 | 第15-25页 |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历史回顾 | 第15-20页 |
·第一时期(1949-1978):起步阶段 | 第15-16页 |
·第二时期(1978年至今):成长阶段 | 第16-20页 |
·美国银行业监管的历史回顾 | 第20-22页 |
·银行监管制度的萌芽 | 第20-21页 |
·银行监管制度的发展 | 第21-22页 |
·银行监管制度的成熟 | 第22页 |
·中美银行业监管历史回顾的启示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中美银行业监管机制比较 | 第25-36页 |
·中美银行监管目标与原则比较 | 第25-28页 |
·中美银行监管目标比较 | 第25-27页 |
·中美银行监管原则比较 | 第27-28页 |
·中美银行监管主体比较 | 第28-32页 |
·中国的银行监管主体 | 第29-30页 |
·美国的银行监管主体 | 第30-32页 |
·中美银行监管法律框架比较 | 第32-36页 |
·中国银行监管的法律框架 | 第32-34页 |
·美国银行监管的法律框架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中美银行业监管的运行模式比较 | 第36-53页 |
·中美银行监管方式比较 | 第36-38页 |
·中国的银行监管方式 | 第36-37页 |
·美国的银行监管方式 | 第37-38页 |
·中美银行监管内容比较 | 第38-48页 |
·市场准入监管的比较 | 第38-41页 |
·市场营运监管的比较 | 第41-47页 |
·市场退出监管的比较 | 第47-48页 |
·美国银行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中国银行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9-53页 |
第五章 中国银行业监管模式的具体完善措施 | 第53-62页 |
·建立高效的银行监管机制 | 第53-56页 |
·提高银行监管技术手段 | 第53-54页 |
·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 第54-55页 |
·均衡分配银行监管资源 | 第55页 |
·建设信用风险监管体系 | 第55页 |
·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水平 | 第55-56页 |
·建立完善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 第56-58页 |
·完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 第56-57页 |
·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 第57页 |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 第57-58页 |
·优化银行监管执法环境 | 第58页 |
·建立健全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 第58-59页 |
·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 第59页 |
·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作用 | 第59-60页 |
·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