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前人研究回顾 | 第7-10页 |
三、论文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扣缴法律关系的形式结构 | 第12-23页 |
一、扣缴义务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扣缴义务的内容 | 第13-19页 |
(一) 代扣、代收义务 | 第13-15页 |
(二) 申报解缴义务 | 第15-18页 |
(三) 开具扣缴税款凭证义务 | 第18-19页 |
三、扣缴义务的制度意义 | 第19-22页 |
(一) 扣缴义务的制度意义之一:避免税源流失 | 第20-21页 |
(二) 扣缴义务的制度意义之二:提高征管效率 | 第21-22页 |
四、形式上的扣缴法律关系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扣缴法律关系模型的构造及比较 | 第23-35页 |
一、扣缴法律关系模型的构造 | 第23-31页 |
(一) 扣缴义务人的代扣、代收行为有无征收之效果 | 第23-25页 |
(二) 债的移转还是债的消灭 | 第25-31页 |
(三) 小结 | 第31页 |
二、扣缴法律关系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第31-35页 |
(一) 模型1 | 第32-33页 |
(二) 模型2 | 第33-34页 |
(三) 模型3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扣缴法律关系的本质:以“行政组织说”为视角 | 第35-46页 |
一、扣缴义务人与税收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6-39页 |
(一) 扣缴义务人与税收债权人之间系公法上的法定委任关系 | 第36-38页 |
(二) 扣缴义务人系税收债权人的法定征收代理人 | 第38-39页 |
二、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9-44页 |
(一) 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之间系基于法定代理的行政法律关系 | 第39-41页 |
(二) 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之间并非“拟制”的行政法律关系 | 第41-43页 |
(三) 扣缴义务人并非行政主体,而系行为主体 | 第43-44页 |
三、扣缴义务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44-46页 |
(一) 扣缴义务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系典型的行政法律关系 | 第44-45页 |
(二) 扣缴义务人在功能上系属税务机关的“法定征收辅助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扣缴法律关系理论应用:“行政组织说”的实践价值 | 第46-51页 |
一、对扣缴义务人无退税权与减免税申请权的实证解释 | 第46-47页 |
二、对保障纳税人知情权的制度分析及完善建议 | 第47-49页 |
三、对更有效地保障已扣未缴税款安全的制度分析及完善建议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论文摘要 | 第66-69页 |
Abstract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