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状况 | 第12-19页 |
·国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内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的相关理论 | 第21-34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界定和本质 | 第21-25页 |
·私募基金的界定 | 第21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界定 | 第21-22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本质 | 第22-25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8页 |
·激励理论 | 第28-31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29-30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30-31页 |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第31页 |
·综合激励理论 | 第31页 |
·信托理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基本情况 | 第34-36页 |
·基金的投资领域 | 第34页 |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的目前的组织形式 | 第34-36页 |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激励机制问题 | 第36-37页 |
·双重目标的矛盾性 | 第37页 |
·投资决策机制缺陷 | 第37-38页 |
·双重征税问题 | 第38页 |
·资金流动性差 | 第38页 |
·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的重新选择 | 第39-49页 |
·现行法律制度下私募股权基金可行的组织形式 | 第39-42页 |
·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 | 第39-40页 |
·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 | 第40-42页 |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 | 第42页 |
·三种组织形式的私募股权基金的比较 | 第42-46页 |
·报酬激励的比较 | 第42-43页 |
·控制权分配的比较 | 第43-44页 |
·信誉机制的比较 | 第44页 |
·运营成本的比较 | 第44-45页 |
·其它方面的比较 | 第45-46页 |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选择有限合伙制的有利条件 | 第46-47页 |
·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完善 | 第46页 |
·可以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 | 第46页 |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践经验的积累 | 第46-47页 |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的设立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有限合伙制的天一私募股权基金重建方案设计 | 第49-58页 |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选择 | 第49-51页 |
·普通合伙人的选择 | 第49-50页 |
·有限合伙人的选择 | 第50-51页 |
·基金的认购方案 | 第51-52页 |
·普通合伙人认购标准 | 第51页 |
·有限合伙人认购标准 | 第51页 |
·出资方式 | 第51页 |
·基金份额的转让 | 第51-52页 |
·基金的存续期限和报酬体系设计 | 第52-53页 |
·管理费 | 第52页 |
·附带收益 | 第52页 |
·分配顺序 | 第52-53页 |
·基金的运作模式 | 第53-57页 |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流程 | 第53-55页 |
·天一私募股权基金的内部决策流程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