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烟草病虫害论文

烟草内生细菌Itb57生物学性状及其对黑胫病的控制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8页
 1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第16-17页
 2 植物内生细菌与植物微生态关系第17-19页
   ·内生细菌与宿主的关系第17-18页
   ·内生细菌之间及与根际环境的关系第18-19页
 3 内生细菌的内生定殖性研究第19-20页
   ·内生性研究第19页
   ·定殖部位与种群数量第19-20页
 4 内生细菌的抑菌控病作用及其机制第20-23页
   ·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作用第20-22页
   ·内生细菌的抑菌控病机理第22-23页
 5 内生枯草芽抱杆菌生物防治研究概况第23-24页
 6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烟草黑胫病研究概况第24-25页
 7 植物内生细菌控制病害中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8 展望第26-28页
前言第28-30页
第二章 内生细菌对烟苗生长及根际生态影响第30-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供试烟草品种第30页
   ·供试菌株第30页
   ·主要培养基第30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30-31页
   ·试验方法第31-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45页
   ·内生细菌对烟苗生长的影响第32-35页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第35-41页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第41-45页
 3 小结第45页
 4 讨论第45-48页
第三章 Itb57对黑胫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抗菌谱研究第48-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供试菌株第48页
   ·供试培养基第48-49页
   ·菌株Itb57对黑胫病菌菌丝抑制作用第49页
   ·菌株Itb57的抗菌谱测定第49页
   ·拮抗代谢产物分析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9页
   ·菌株Itb57对黑胫病菌的拮抗效果第50-54页
   ·内生细菌Itb57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第54-56页
   ·拮抗代谢产物分析第56-59页
 3 结论第59页
   ·菌株Itb57对黑胫病菌的拮抗效果第59页
   ·菌株Itb57的抗菌谱第59页
   ·拮抗代谢产物分析第59页
 4 讨论第59-62页
第四章 菌株Itb57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第62-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供试菌株和烟草品种第62页
   ·供试药品第62页
   ·温室控病试验第62页
   ·田间防治试验第62-63页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测定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65页
   ·菌株Itb57对烟草黑胫病的温室防治效果第63-64页
   ·菌株Itb57对烟草黑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第64页
   ·菌株Itb57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第64-65页
 3 小结第65页
 4 讨论第65-68页
第五章 菌株Itb57对烟苗生理生化影响第68-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70页
   ·供试菌株和烟草品种第68页
   ·试剂第68页
   ·处理方法第68-69页
   ·菌株Itb57对植株抗性相关酶活性影响第69-7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菌株Itb57对烟草种子发芽阶段的影响第70-71页
   ·菌株Itb57对植株根系活力的影响第71-72页
   ·菌株Itb57对植株抗性相关酶活性影响第72-74页
 3 小结第74页
 4 讨论第74-76页
第六章 菌株Itb57的内生定殖研究第76-8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77页
   ·供试材料第76页
   ·供试药品第76页
   ·菌株Itb57抗利福平诱变株筛选及定殖检测第76页
   ·电镜观察菌株Itb57的体内外定殖第76-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82页
   ·菌株Itb57的诱变株在植株中的定殖第77-78页
   ·菌株Itb57在烟草K326幼苗根系表面定殖第78-80页
   ·菌株Itb57在烟草K326幼苗根系内部定殖第80-82页
 3 结论第82-83页
 4 讨论第83-84页
第七章 菌株Itb57的分类地位第84-9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4-90页
   ·供试菌株第84页
   ·供试主要培养基第84-85页
   ·供试的主要试剂和酶第85页
   ·主要仪器第85-86页
   ·方法第86-88页
   ·菌株Itb57的分子鉴定第88-9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0-93页
   ·菌株Itb57的种类鉴定第90-93页
 3 小结第93页
 4 讨论第93-94页
第八章 菌株Itb57的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条件研究第94-10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4-96页
   ·供试菌株第94页
   ·供试培养基第94页
   ·试验方法第94-95页
   ·发酵条件的筛选第95-96页
   ·发酵条件优化第9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6-103页
   ·菌株Itb57生长曲线第96-97页
   ·菌株在各培养基中生长及其抗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97-98页
   ·培养基pH值对菌株生长及抗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98-99页
   ·温度对菌株生长及抗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99-100页
   ·通气量对菌株生长及抗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100页
   ·培养时间对菌株生长及抗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100-101页
   ·摇瓶转速对菌株生长及抗菌物质产生的影响第101-102页
   ·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第102-103页
 3 结论第103页
 4 讨论第103-104页
第九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第104-108页
 1 主要研究结果第104-106页
   ·内生细菌对烟株根际生态的影响第104页
   ·内生细菌对烟株生长的影响第104页
   ·确定重点研究内生细菌第104页
   ·菌株Itb57的抗菌作用及代谢产物第104-105页
   ·菌株Itb57的分类地位第105页
   ·菌株Itb57对烟苗生理生化影响第105页
   ·菌株Itb57的内生定殖研究第105页
   ·菌株Itb57的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条件第105页
   ·菌株Itb57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第105-106页
 2 创新点第106页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4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主持参研课题情况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岩溶槽谷区水土流失特征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