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动态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刑罚的进化形态与被害人因素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刑事古典学派的刑罚理论与被害人因素 | 第11-14页 |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刑罚理论 | 第11-13页 |
二、对刑事古典学派刑罚理论的评析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刑事近代学派的刑罚理论与被害人因素 | 第14-17页 |
一、刑事近代学派的刑罚理论 | 第14-15页 |
二、对刑事近代学派刑罚理论的评析 | 第15-17页 |
第三节 被害人学的兴起与刑罚理论的转变 | 第17-20页 |
一、被害人学的兴起 | 第17-18页 |
二、被害人学与传统的刑罚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被害人因素影响量刑之内涵 | 第20-33页 |
第一节 被害人因素 | 第20-26页 |
一、被害人的概念 | 第20-23页 |
二、被害人的特征 | 第23-24页 |
三、被害人的分类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被害人因素与量刑中的从宽情节 | 第26-33页 |
一、被害人承诺与量刑中的从宽情节 | 第27-28页 |
二、被害人过错与量刑中的从宽情节 | 第28-29页 |
三、被害人宽恕与量刑中的从宽情节 | 第29-31页 |
四、被害人获偿与量刑中的从宽情节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被害人因素引入量刑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第33-50页 |
第一节 被害人因素引入量刑的理论依据 | 第33-42页 |
一、犯罪原因论 | 第33-38页 |
二、刑罚目的论 | 第38-42页 |
第二节 被害人因素引入量刑的现实依据 | 第42-50页 |
一、因未考量被害人因素而引起的量刑偏差问题 | 第42-47页 |
二、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境外的立法分析和我国量刑实践中的被害人因素 | 第50-64页 |
第一节 境外的立法分析 | 第50-55页 |
第二节 被害人因素在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中的体现和缺失 | 第55-60页 |
一、被害人因素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与缺失 | 第55-57页 |
二、被害人因素在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的体现与缺失 | 第57-60页 |
第三节 被害人因素影响量刑之立法设想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