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表面活性剂论文

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与蛋白质的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3页
   ·引言第14-16页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其应用第16-19页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第16页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第16-19页
   ·可分解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第19-27页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第19-20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第20页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第20-22页
     ·原甲酸酯类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第22页
     ·紫外光光敏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第22-23页
     ·热降解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第23页
     ·有机硅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第23页
     ·聚乙烯基醚-聚(N-酰基烯胺)嵌段共聚物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第23页
     ·亚磺酸酯类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第23-24页
     ·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第24-27页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第27-28页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第28-31页
     ·蛋白质变性的定义第28-29页
     ·蛋白质变性的分类第29-30页
     ·蛋白质变性的条件第30-31页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作为蛋白质变性剂的优点第31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33-56页
   ·反应原理第33-34页
     ·含1,3-二氧杂环戊烷的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33页
     ·含1,3-二氧杂环己烷的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33-34页
   ·试剂第34-35页
   ·仪器第35页
   ·实验操作第35-45页
     ·原料的纯化第35-36页
     ·短链疏水基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36-37页
       ·含1,3-二氧杂环戊烷氯代缩醛的合成第36页
       ·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36-37页
     ·长链疏水基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37-41页
       ·含1,3-二氧杂环戊烷缩醛的合成第37-38页
       ·含氯丙氧基1,3-二氧杂环戊烷缩醛的合成第38-39页
       ·含1,3-二氧杂环戊烷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39-41页
     ·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41-45页
       ·含1,3-二氧杂环己烷缩醛的合成第41-42页
       ·含氯丙氧基1,3-二氧杂环己烷缩醛的合成第42-43页
       ·含1,3-二氧杂环己烷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43-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6页
     ·醇对缩醛加成的反应理第45-46页
     ·合成条件的优化第46-48页
       ·1a合成条件的优化第46-47页
       ·3b合成条件的优化第47-48页
     ·合成条件的控制第48-49页
     ·产品结构表征第49-56页
第三章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第56-61页
   ·原理第56-58页
     ·表面活性剂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原理第56-57页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分解原理第57-58页
   ·实验部分第58页
     ·试剂第58页
     ·仪器第58页
     ·实验操作第58页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第58页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水解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1页
     ·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结果第58-61页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结果第58-60页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水解能力测定结果第60-61页
第四章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变性作用的研究第61-69页
   ·引言第61页
   ·实验部分第61-62页
     ·仪器与试剂第61-62页
     ·实验方法第62页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与BSA变性作用的研究第62页
       ·BSA复性的研究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8页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对BSA荧光猝灭的机理第62-65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电数的测定第65-67页
     ·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与BSA作用方式的研究第67页
     ·与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作用后BSA的复性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结论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个人简介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4-N,N取代的1,3,5-三氮杂戊二烯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下一篇:二—(三甲基硅基)胺基锂与腈的反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