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1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9-11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9页 |
| ·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 2 矿井通风系统分析评价综述 | 第11-20页 |
| ·矿井通风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仿真技术概述 | 第11页 |
| ·矿井通风仿真系统 | 第11页 |
| ·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通风仿真系统综合评价概述 | 第12-13页 |
| ·综合评价基本过程 | 第13页 |
| ·综合评价方法选取 | 第13-20页 |
| 3 镇城底矿通风系统仿真的基本算法 | 第20-27页 |
| ·通风网络风流分配数学模型 | 第20页 |
| ·网络分流算法 | 第20-27页 |
| ·网络分流算法综述 | 第20-21页 |
| ·Barczyk 法(S.Barczyk,1935) | 第21-24页 |
| ·Cross 法(H.Cross,1936) | 第24-27页 |
| 4 镇城底矿通风系统仿真 | 第27-35页 |
| ·镇城底矿概况 | 第27页 |
| ·通风系统普查 | 第27-28页 |
| ·通风系统参数测试与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 ·建立仿真系统文档 | 第29-31页 |
| ·镇城底煤矿通风系统现状仿真 | 第31-35页 |
| 5 镇城底矿通风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 | 第35-43页 |
| ·仿真系统综合分析评价 | 第35页 |
| ·仿真系统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 ·测试数据误差分析 | 第35-36页 |
| ·矿井并联风路误差分析 | 第36-37页 |
| ·误差原因分析 | 第37页 |
| ·通风系统负压分析 | 第37页 |
| ·镇城底矿通风仿真报告结果分析评价 | 第37-43页 |
| ·矿井总风阻与矿井等积孔 | 第37-38页 |
| ·矿井百米风阻较大的分支 | 第38-40页 |
| ·矿井巷道风阻较大的分支 | 第40-43页 |
| 6 镇城底矿角联和平衡图分析评价 | 第43-59页 |
| ·角联分支的基本理论 | 第43-51页 |
| ·角联分支定义 | 第43页 |
| ·角联结构的数学模型 | 第43-47页 |
| ·镇城底矿角联结构识别 | 第47页 |
| ·镇城底矿主要角联分支分布 | 第47-50页 |
| ·角联结构的分布影响评价 | 第50-51页 |
| ·风网平衡图分析与评价 | 第51-58页 |
| ·镇城底矿风网平衡图概述 | 第51-53页 |
| ·风网平衡图的性质 | 第53-55页 |
| ·镇城底矿平衡图 | 第55-57页 |
| ·镇城底矿风网平衡图分析 | 第57-58页 |
| ·镇城底矿通风系统综合评价结论 | 第58-59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与科研课题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表 | 第65-74页 |
| 附图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