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整合及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导言第11-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2页
   ·旅游空间结构整合及优化的相关支撑理论第12-17页
     ·旅游地系统理论第12-15页
     ·点-轴系统理论第15页
     ·空间一体化理论第15-16页
     ·核心-边缘理论第16-17页
2. 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条件分析第17-35页
   ·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及时空分布第17-20页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组合形式多样第17-18页
     ·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特色明显,有一定的互补性第18-19页
     ·旅游资源数量和等级地域差异明显第19-20页
     ·旅游设施及旅游服务产品地域差异明显第20页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第20-25页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概况第20-22页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分析第22-25页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第25-30页
     ·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表现第25-28页
     ·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第28-30页
   ·山东省旅游供给能力空间差异的综合分析第30-35页
     ·旅游供给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0-31页
     ·综合评价计算第31-32页
     ·结果分析第32-35页
3. 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分析第35-43页
   ·旅游空间拓扑结构第35-37页
     ·连接度分析第35页
     ·通达度分析第35-36页
     ·区域空间形态分析第36页
     ·城市空间连接体系第36-37页
   ·功能相异的空间双核心第37-39页
     ·核心区的辐射范围第37-38页
     ·双核心的内部结构第38-39页
     ·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比较第39页
   ·驱动机制分析第39-40页
   ·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化第40-43页
     ·点状模式(1978年—1989年)第40-41页
     ·放射模式(1990年—1999年)第41-42页
     ·凝聚模式(2000年—至今)第42-43页
4. 山东省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整合与优化第43-62页
   ·山东省旅游增长极构建第43-48页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3-44页
     ·主成分的确定及涵义解析第44-45页
     ·山东省旅游增长综合得分分析第45-47页
     ·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第47-48页
   ·山东省区域旅游“H”型空间结构构建第48-52页
     ·进一步提升东部沿海旅游带第48-49页
     ·加快发展胶济沿线旅游带第49-51页
     ·着力打造山水圣人旅游带第51-52页
   ·区域旅游市场整合与开拓第52-57页
     ·外部市场的联合开拓第52页
     ·内部需求的开发和市场整合第52-53页
     ·打造鲁日韩旅游金三角,拓展客源市场第53页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整合第53-57页
   ·山东省旅游区优化第57-62页
     ·优化设计的途径与原则第57-58页
     ·构建两大一级旅游带第58-59页
     ·构建十大特色旅游区第59-62页
5. 促进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及旅游产业合理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2-71页
   ·促进区域联合发展,扩大旅游市场需求第62页
   ·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职能第62-63页
   ·平衡区域格局,促进旅游产业轴带集聚模式的发展第63-65页
   ·加强山东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第65-67页
   ·西部“大”开发,中部“深”开发,东部“可持续”开发第67-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市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下一篇:清代前期祀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