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上篇: 第三代诗歌及批评焦点话题 | 第10-38页 |
第一节 第三代诗歌:命名、含混性及其阐释 | 第11-17页 |
第二节 第三代诗歌与朦胧诗——弑父、亲缘及其延异 | 第17-24页 |
第三节 现代与后现代——关于第三代诗歌的身份探讨 | 第24-30页 |
第四节 及物与不及物写作——与叙述性诗学相关 | 第30-33页 |
第五节 “个人化写作”反思 | 第33-38页 |
下篇: 批评话语类型或个案分析 | 第38-74页 |
第一节 诗人型批评——实验的批评与批评的实验 | 第41-49页 |
第二节 原发性批评——诗歌背后:阐释思想与哲学的踪迹 | 第49-56页 |
第三节 感悟性批评——感性的批评,个性的言说 | 第56-62页 |
第四节 主体性批评——在认同与批评的两端 | 第62-68页 |
第五节 文化批评——歧义与阶段性研究 | 第68-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