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一、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一) 相关语词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 被害人损害赔偿的历史演变和理论主张 | 第13-18页 |
二、我国刑事被害人赔偿的实现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8-28页 |
(一) 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 | 第18-20页 |
(二) 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的实现状况 | 第20-24页 |
(三) 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实现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三、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域外模式之考察 | 第28-33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的实现模式 | 第29-30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的实现模式 | 第30-31页 |
(三) 国外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权实现模式的启示 | 第31-33页 |
四、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权实现的对策 | 第33-51页 |
(一) 确立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并赋予刑事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与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选择权 | 第33-35页 |
(二) 赋予侵财类犯罪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权 | 第35-38页 |
(三) 建立刑事损害精神赔偿制度 | 第38-41页 |
(四) 完善保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执行的制度和措施 | 第41-49页 |
(五) 运用刑事和解实现被害人的损害赔偿 | 第49-51页 |
余论 其它被害人损害救济途径的构建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