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话论文--电话线路、电话网论文

基于SIP协议的VoIP通信管理扩展平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3页
   ·VOIP简介第9-10页
   ·目前中国IP电话的现状第10页
   ·统一通信第10-11页
   ·文章的意义第11-12页
   ·本文的章节结构第12-13页
第二章 当前VOIP相关技术分析第13-31页
   ·概述第13页
   ·VOIP主要信令标准第13-17页
     ·H.323系列协议第13-15页
     ·SIP协议第15页
     ·H.323与SIP协议的比较第15-17页
   ·SIP协议概述第17-22页
     ·SIP在TCP/IP协议栈中的位置第18页
     ·SIP的特点第18-19页
     ·SIP系统的基本构成第19-22页
   ·SIP协议消息分析第22-23页
     ·SIP消息首字段第22-23页
   ·SIP事务和对话分析第23-26页
     ·SIP事务第23-26页
     ·SIP对话第26页
   ·SIP工作过程分析第26-28页
     ·注册/注销过程第27页
     ·呼叫过程第27页
     ·重定向过程第27页
     ·能力查询过程第27-28页
   ·语音编解码技术第28页
   ·实时传输技术第28-29页
   ·网络传输技术第29页
   ·服务质量控制(QoS)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通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第31-45页
   ·概述第31页
   ·VoIP通信管理扩展平台的需求分析第31-36页
     ·用户现状及业务需求第31页
     ·IP电话业务在全球迅速开展第31-32页
     ·IP电话的推动因素第32-33页
     ·IP电话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第33-34页
     ·系统投资获益分析第34-35页
     ·系统扩展性第35-36页
     ·平台目标第36页
   ·系统结构设计第36-44页
     ·设计概要第36-37页
     ·oSIP协议栈分析第37-38页
     ·SIP会话流程分析第38-39页
     ·对象、流程以及网络架构第39-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通信管理系统中使用最大熵模型对用户价值预判第45-55页
   ·概述第45页
   ·原理阐述第45-46页
     ·熵及信息熵第45-46页
     ·最大熵原理第46页
   ·最大熵模型第46-49页
     ·最大熵模型框架第47页
     ·公式推导第47-49页
   ·生产数据处理第49-53页
     ·数据处理流程第49-50页
     ·用户特征提取第50-51页
     ·特征函数定义第51页
     ·预判结果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VOIP通信管理扩展平台的总体设计第55-74页
   ·概述第55页
   ·通信信息系统技术方案选型第55-57页
     ·当前流行的Web开发框架第55-56页
     ·与ASP Web开发框架比较第56-57页
   ·通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第57-71页
     ·系统总体体系结构第58页
     ·消息文档的设计第58-61页
     ·控制器的设计第61-62页
     ·视图设计第62-64页
     ·模型的设计第64-66页
     ·异步通讯的设计第66-68页
     ·用户请求响应流程第68-69页
     ·体系架构设计小结第69-71页
   ·通信信息系统的实现第71-73页
     ·利用ASP WEB开发框架的步骤和流程第71-72页
     ·订单增加模块的实现第72-73页
   ·扩展开发平台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第74-77页
   ·概述第74页
   ·同类系统比较第74-75页
   ·不足与展望第75-76页
   ·全文总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WB无线信道硬件仿真模型的设计
下一篇:数字签名技术在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