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创新导向型财政理论与政策选择--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论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三、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四、研究框架第15-17页
 五、研究方法第17-18页
 六、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第18-20页
第一章 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第20-55页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第20-31页
     ·技术创新理论起源及学派第20-25页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25-27页
     ·各国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第27-31页
 第二节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性理论第31-39页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第31-35页
     ·涉及政府干预经济的渊源性理论第35-39页
 第三节 财政对创新的干预性理论第39-55页
     ·财政对创新干预的依据与原因第39-47页
     ·财政对创新干预的边界与强度第47-55页
第二章 形成中的创新导向型财政理论第55-89页
 第一节 技术市场失灵与创新导向型财政第55-66页
     ·技术的经济特性第56-57页
     ·理论模型第57-65页
     ·基本结论第65-66页
 第二节 公共选择失灵与创新导向型财政第66-74页
     ·公共预算决策存在显性偏好第66-71页
     ·科技公共政策属于单边决策第71-73页
     ·科技利益集团处于弱势地位第73-74页
 第三节 我国创新导向型财政的理论框架第74-89页
     ·创新导向型财政战略第74-77页
     ·创新导向型财政制度安排第77-84页
     ·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第84-89页
第三章 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第89-116页
 第一节 财政绩效评价概述第89-92页
     ·概念与意义第89-90页
     ·评价的依据第90页
     ·评价的原则第90-91页
     ·评价的方法第91-92页
 第二节 创新导向度评价第92-100页
     ·R&D的相关概念第92-94页
     ·政府投入的关联效应第94-98页
     ·政府创新导向度测评第98-100页
 第三节 创新贡献率评价第100-106页
     ·科技进步的基本情况第100-102页
     ·创新贡献率的横向对比第102-104页
     ·创新贡献率的纵向测度第104-106页
 第四节 发展贡献率评价第106-116页
     ·协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106-110页
     ·发展贡献率的协整分析第110-114页
     ·结论与建议第114-116页
第四章 国家层面的创新导向型财政第116-144页
 第一节 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导向型财政第116-123页
     ·创新型国家概述第116-118页
     ·中国的创新型国家战略第118-123页
 第二节 创新导向型财政的国际比较第123-136页
     ·科技预算决策机制第124-125页
     ·财政收入政策第125-133页
     ·财政绩效评价第133-134页
     ·我国与样本国家的比较第134-136页
 第三节 我国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选择第136-144页
     ·适时调整税收优惠取向第137-139页
     ·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规模第139-140页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第140-141页
     ·发挥公共技术采购作用第141-142页
     ·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管理第142-144页
第五章 城市层面的创新导向型财政第144-177页
 第一节 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导向型财政第144-156页
     ·创新型城市概述第144-150页
     ·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SWOT分析第150-155页
     ·城市层面创新导向型财政的特点第155-156页
 第二节 城市层面创新导向型财政的国际比较第156-165页
     ·财政政策主体及其作用第156-158页
     ·财政政策目标及其措施第158-159页
     ·财政政策工具及其使用第159-163页
     ·深圳与样本城市的比较第163-165页
 第三节 深圳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选择第165-177页
     ·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现状第165-167页
     ·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效果第167-173页
     ·创新导向型财政政策建议第173-177页
结论与展望第177-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影响--基于传导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逆向物流再制造系统生产与定价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