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盆地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沉积相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9页 |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2页 |
·盆地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6-17页 |
·取得的成果和认识 | 第17-19页 |
第2章 延吉盆地地质特征 | 第19-28页 |
·地层特征 | 第19-23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3-28页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23-25页 |
·盆地基本构造格架特征 | 第25-26页 |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第26-28页 |
第3章 延吉盆地沉积相特征 | 第28-49页 |
·沉积相特征 | 第28-38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38-46页 |
·铜佛寺组沉积相平面特征 | 第39-41页 |
·大砬子组沉积相平面特征 | 第41-46页 |
·典型沉积剖面分析 | 第46-49页 |
第4章 生储盖及组合特征 | 第49-73页 |
·烃源岩特征 | 第49-59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49页 |
·有机质丰度 | 第49-51页 |
·有机质成熟度 | 第51-59页 |
·储集层特征 | 第59-70页 |
·储层岩石特征 | 第59页 |
·储层微观特征 | 第59-62页 |
·储层砂岩平面展布特征 | 第62-65页 |
·储层宏观特征 | 第65-70页 |
·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 第70-73页 |
·盖层特征 | 第70页 |
·生储盖组合特征 | 第70-73页 |
第5章 油气成藏特征 | 第73-86页 |
·断层对油气藏的控制 | 第73-74页 |
·圈闭类型 | 第74-79页 |
·铜佛寺组圈闭特征 | 第74-77页 |
·大砬子组下段圈闭特征 | 第77-79页 |
·油气成藏规律 | 第79-81页 |
·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 第79-81页 |
·试油结果 | 第81页 |
·油气藏类型 | 第81-86页 |
·构造油气藏 | 第81-83页 |
·岩性油气藏 | 第83-8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