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7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工作量 | 第19-20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3-30页 |
·火成岩野外露头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3-24页 |
·地下火成岩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4-27页 |
·致密碎屑岩及碳酸盐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裂缝地质模型及裂缝特征分析 | 第30-48页 |
·野外火山岩露头裂缝地质模型及特征 | 第30-36页 |
·地下火成岩裂缝分类及特征 | 第36-41页 |
·碳酸盐岩和致密碎屑岩裂缝分类及特征 | 第41-45页 |
·微观裂缝分类及特征分析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裂缝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48-65页 |
·原生裂缝的成因 | 第48-52页 |
·次生裂缝的成因 | 第52-58页 |
·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58-61页 |
·碳酸盐岩、泥岩裂缝成因探讨 | 第61-62页 |
·油气储层裂缝分布规律分析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火成岩岩电响应与裂缝测井响应与识别 | 第65-74页 |
·火成岩测井响应特征 | 第65-68页 |
·火成岩岩性测井识别 | 第68-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岩石力学参数及其测井计算 | 第74-90页 |
·岩石力学参数试验 | 第74-78页 |
·力学参数的测井计算 | 第78-84页 |
·工区火成岩力学参数的测井计算 | 第84-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断裂参数法裂缝发育预测研究 | 第90-103页 |
·断地比参数裂缝预测法原始模式 | 第90-93页 |
·断地比参数裂缝预测法理论基础 | 第93-98页 |
·商741 井区断地比参数裂缝预测法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八章 微构造曲率法裂缝分布预测研究 | 第103-116页 |
·微构造曲率预测法理论方法 | 第103-105页 |
·商741 井区微构造曲率预测法分析 | 第105-109页 |
·关于多种岩性的微构造曲率预测法探讨 | 第109-112页 |
·庄2 断块微构造曲率预测法分析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九章 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预测研究 | 第116-133页 |
·基本原理 | 第116-126页 |
·商741 火成岩油藏地应力分析 | 第126-129页 |
·应力场分布特征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十章 油气裂缝储层定量评价与有效性研究 | 第133-144页 |
·裂缝发育程度判别系数研究 | 第133-134页 |
·裂缝发育程度的定量评价标准 | 第134-138页 |
·裂缝有效性研究 | 第138-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结论及认识 | 第14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159页 |
个人简历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