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实验研究 | 第9-20页 |
一般材料与实验模型建立方法 | 第9-10页 |
1 动物 | 第9页 |
2 瘤株 | 第9页 |
3 药品 | 第9页 |
4 试剂 | 第9页 |
5 实验用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9-10页 |
6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10页 |
实验一 六神丸对荷瘤小鼠的体内抑瘤实验 | 第10-1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页 |
3 结果 | 第10-13页 |
实验二 六神丸对 Lewis 肺癌小鼠自发肺转移的影响 | 第13-1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页 |
3 结果 | 第13-14页 |
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第14-15页 |
实验三 六神丸对荷瘤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2 方法 | 第15页 |
3 结果 | 第15-16页 |
实验四 六神丸对荷瘤小鼠移植瘤 VEGF 表达的影响 | 第16-1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 免疫组化试剂 | 第16页 |
3 HPIAS-1000 | 第16页 |
4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5 结果 | 第17-18页 |
实验五 六神丸对荷瘤小鼠移植瘤 E-钙连接素、MMP-2 表达的影响 | 第18-2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 免疫组化试剂 | 第18页 |
3 六神丸对荷瘤鼠 E-cad、MMP-2 表达的影响 | 第18-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28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0-21页 |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1页 |
2 一般临床资料 | 第21-22页 |
3 治疗方法 | 第22页 |
4 观察指标和方法 | 第22-23页 |
·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变化 | 第22页 |
·症状改善情况 | 第22页 |
·生活质量评定 | 第22页 |
·毒副反应 | 第22-23页 |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 第23页 |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 的变化 | 第23页 |
5 疗效评定 | 第23-24页 |
·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参照WHO 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 | 第23页 |
·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见附录) | 第23页 |
·生活质量评定 | 第23页 |
·毒副反应评定(参照WHO 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见附录) | 第23页 |
·注意事项 | 第23-24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7 结果 | 第24-28页 |
·两组化疗完成情况 | 第24页 |
·近期客观疗效 | 第24页 |
·症状改善情况 | 第24-25页 |
·生活质量评定 | 第25-26页 |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 第26页 |
·毒副反应 | 第26-27页 |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 的变化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8页 |
1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第28-29页 |
·中医学有关肺癌的记载 | 第28页 |
·中医学有关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8-29页 |
·中医学有关肺癌治疗的认识 | 第29页 |
2 现代医学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转移的分子生物学认识 | 第29-32页 |
·机体免疫状态与肺癌转移 | 第30页 |
·基因表达及调控与肺癌转移 | 第30页 |
·粘附分子与肺癌转移 | 第30-31页 |
·血管生成和肺癌转移 | 第31页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肺癌转移 | 第31-32页 |
3 攻毒法治疗肺癌的理论依据 | 第32页 |
4 六神丸的方药分析 | 第32-34页 |
5 六神丸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6 临床疗效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临床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综述 | 第42-51页 |
附录 | 第51-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详细摘要 | 第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