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眼”时代隐私权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隐私权基本理论探析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隐私概述 | 第11-14页 |
一、隐私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隐私的功能 | 第12-14页 |
第二节 隐私权概述 | 第14-21页 |
一、隐私权产生和发展 | 第14-15页 |
二、隐私权的一般理论 | 第15-19页 |
三、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价值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外隐私权法律保护发展概况及评述 | 第21-31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21-25页 |
一、美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21-24页 |
二、英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25-29页 |
一、德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26-27页 |
二、法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27-28页 |
三、日本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国外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评述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电子眼"监控与隐私权 | 第31-45页 |
第一节 "电子眼"时代概述 | 第31-35页 |
一、"电子眼"应用的时代背景 | 第31-32页 |
二、"电子眼"应用的社会需要 | 第32-33页 |
三、"电子眼"滥用侵犯个人隐私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个人在公共场所的隐私权探究 | 第35-38页 |
一、国内外相关学说与判例 | 第35-37页 |
二、公共场所侵犯隐私的行为 | 第37-38页 |
第三节 隐私权与相关利益的冲突平衡 | 第38-45页 |
一、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博弈 | 第39-42页 |
二、隐私权与他人利益的博弈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45-56页 |
第一节 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立法实践 | 第45-48页 |
一、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之现状 | 第45-47页 |
二、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之评述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总体思路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电子眼"时代滥用监控的立法规制 | 第49-56页 |
一、确认个人在公共场所隐私权受到保护 | 第50-51页 |
二、立法规制滥用电子眼侵犯隐私的行为 | 第51-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