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地基变形论文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研究沉降预测方法的意义第10页
   ·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0-14页
     ·沉降预测方法的分类第10-11页
     ·基于实测数据的沉降预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1-1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沉降预测建模第16-26页
   ·双曲线法建模第16-17页
   ·神经网络建模第17-21页
     ·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简介第17页
     ·数据的生成第17-18页
     ·归一化与主元分析第18-19页
     ·确定网络结构第19-20页
     ·网络的训练第20-21页
     ·网络的检测第21页
   ·灰色系统法建模第21-25页
     ·灰色系统简介第21-22页
     ·等时距GM(1,1)模型的建立第22-23页
     ·模型的检验第23-25页
   ·三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第25-26页
3 对双曲线法、神经网络、灰色系统法的改进第26-38页
   ·双曲线法预测起点的选择第26-27页
   ·提高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方法第27-31页
     ·缩小网络结构第28-29页
     ·归一化法第29-31页
     ·提前终止法第31页
   ·采用小波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第31-33页
   ·基于Elman网络的动态预测第33-35页
   ·不等时距GM(1,1)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济南西客站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第38-76页
   ·工程概况第38-42页
     ·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第38-39页
     ·试验观测内容第39-42页
     ·工程施工进度第42页
   ·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第42-45页
     ·路基宽度对沉降的影响第42-43页
     ·沉降沿深度的变化规律第43-45页
   ·填筑期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第45-49页
     ·预测方法的选择第45-46页
     ·填土高度因素对正线复合地基填筑期沉降预测的影响第46-47页
     ·填土高度因素对站场复合地基填筑期沉降预测的影响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复合地基恒载期沉降预测第49-61页
     ·预测方法的选择第49页
     ·观测数据规模对恒载期沉降预测结果的影响第49-51页
     ·相同工况下不同桩型与桩长处复合地基恒载期沉降预测第51-55页
     ·不同工况下不同桩型与桩长处复合地基恒载期沉降预测第55-60页
     ·结论第60-61页
   ·基坑降水阶段站场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第61-65页
     ·预测方法的选择第61页
     ·不同桩型与桩长站场复合地基基坑降水阶段沉降预测第61-65页
     ·结论第65页
   ·恒载期站场复合地基分层沉降预测第65-73页
     ·预测方法的选择第65-66页
     ·预测网络的建立与检验第66-70页
     ·预测网络的推广第70-72页
     ·站场横断面任意位置沉降预测第72-73页
     ·结论第73页
   ·本章小结第73-7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主要结论第76-77页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附录A第80-81页
附录B第81-83页
附录C第83-86页
附录D第86-90页
作者简历第90-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废料处置库周边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数值分析
下一篇:建筑外围护结构热湿状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