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构造地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水系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遥感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地形地貌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古构造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 第16页 |
| ·构造地貌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6页 |
| ·大地构造分区 | 第20-22页 |
| ·主要断裂带 | 第22-24页 |
| ·阿尼玛卿构造带(F1) | 第22-23页 |
| ·临潭-宕昌断裂带(F2) | 第23页 |
|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F3) | 第23-24页 |
| ·地层概况 | 第24-26页 |
| 第3章 洮河水系流域提取 | 第26-37页 |
| ·DEM 定义及应用 | 第26-29页 |
| ·DEM 定义 | 第26-27页 |
| ·DEM 表示 | 第27-28页 |
| ·应用范畴 | 第28-29页 |
| ·水系及亚流域特征的提取 | 第29-37页 |
| ·DEM 预处理(fill sinks) | 第31-32页 |
| ·栅格流向确定(flow direction) | 第32-34页 |
| ·汇流累积量(flow accumulation) | 第34页 |
| ·自动生成河网 | 第34-35页 |
| ·亚流域盆地提取 | 第35-37页 |
| 第4章 基于DEM 的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 第37-48页 |
| ·水系分级特征 | 第37-39页 |
| ·水系不对称性分析 | 第39-43页 |
| ·水系对构造运动响应 | 第43-48页 |
| 第5章 数字地貌统计分析 | 第48-58页 |
| ·坡度分析 | 第48-50页 |
| ·起伏度分析 | 第50-51页 |
| ·洮河各子流域地貌特征 | 第51-56页 |
| ·子流域的高程分析 | 第52-55页 |
| ·子流域的平均切割深度 | 第55页 |
| ·子流域的地形起伏度 | 第55-56页 |
| ·地貌成因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